信网11月13日讯 古董作为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同时,也推动古玩收藏的蓬勃发展。山东枣庄的张先生在今年8月份接触到古玩拍卖,本以为在平台进行古玩拍卖可让自己赚一笔,没成想三个月过去了,不仅拍卖差价没赚回来,就连27万的本金也是“下落不明”。“这个拍卖平台是青岛荣德集团的产品,现在平台已经不能交易了,公司也已经失联。”信网(0532-80889431)调查发现,受害者达117人,涉案金额达110多万,目前有关部门已介入处理此事。
通过APP平台炒作古董
据悉,刘先生为山东枣庄人,今年8月份,他在朋友介绍下接触到名为“荣德速拍”的手机APP,并通过在该APP进行古董交易从中赚取差价。张先生称在该平台交易过程中会产生2.5%的转让费及1.5%的交易费用。“也就说1万的古董,你在买进时会付给平台250元的转让费,也就是先付10250元给平台,然后下家再在平台以10400元的基本价再次购进,这样你就可以从中赚取150元的差价。我汇款最多的一次为20915.16元。”刘先生说道。在交易过程中,付款方式只能通过平台给出的账户进行银行转账。
自8月份以来,刘先生通过“荣德速拍”进行的交易每天都能够正常开展,并且古董在当天买进后,第二天都能够按照交易比例进行卖出。10月25日这天,就在张先生满心欢喜的等待下家下单买进时,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他突然意识到“被骗”了。“这天平台竟没办法完成交易,而荣德集团给的答复遭遇了黑客攻击,正在紧急修复。”刘先生表示,修复几天后,他发现买进的所有产品竟只能买进,却没办法卖出。
刘先生称,9月13日之前,荣德速拍平台是以微信小程序的方式进行内部交易,到9月13日号之后才上线的手机APP,同日该平台小程序进行了封停。记者通过查看荣德速拍APP平台发现,交易产品性质达数种,字画、花瓶、紫砂壶不等。而张先生交易的产品也涉及多种不同种类。
涉案金额约110万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此次参与古董拍卖的顾客涉及山东青岛、河北邯郸、安徽合肥等多省份,参与人数目前了解到的为117人,分布在各个年龄段,上到60岁老人,下到17周岁的中学生,涉及数额也在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等。据张先生估算,就目前了解到人数来看,涉案数额在110万左右。由于人数众多,受害者人数及涉案金额也在不定时更新。
来自河北邯郸的尹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在9月份经朋友介绍接触到的荣德速拍,此次参与金额65000元。“我也是直接用手机APP进行了操作,分5次给荣德进行的汇款,每次汇款几万元不等,现在同样手里的产品没有人购买。”尹女士说道。
受害者王女士为山东济宁人,她是10月份看到荣德投放的网络广告才参与进来。“我投进去76000元,刚开始都能正常交易,第二天也有人买,但25日就崩盘交易不出去了。”王女士表示,荣德就是通过受害者不断交易,以此来使交易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从而利滚利,最后收网跑路。
荣德竟预知平台遭黑客攻击
10月25日,荣德曾发布过关于平台交易系统遭受黑客攻击的通知。通知表示,“2020年10月25日11时02分,我平台交易系统遭受黑客攻击,导致系统瘫痪无法交易。”而信网观察该通知发现,落款时间竟为2020年10月23日。
“难道荣德集团可预知平台遭受黑客攻击的时间?”一位参与交易的人员称。
记者在查看张先生汇款记录时还发现,收款人为隋新、隋柱川、孙小楠等,通过查询该司工商信息发现,这几位竟为青岛荣德艺拍文化艺术品经营有限公司的高管甚至是股东。但11月3日,孙小楠、隋柱川等人竟相继退出股东。若公司正常合法经营,那为何会相继退出?难道荣德内部人员也参与股东拍卖?
11月3日下午,张先生眼看自己交纳的276000元本金将要打了水漂,如坐针毡的他赶到位于青岛市黄岛区漓江西路666号的青岛荣德艺拍文化艺术品经营有限公司,这才发现原本的公司早已经没了踪影,在门口只有孤零零一位保安。信网也随后赶到这里,但保安未让信网进去,告知信网这家公司已经搬走,至于搬到哪里他也不清楚。”
看到眼前的现状,傻眼的张先生连忙拨打青岛荣德艺拍文化艺术品经营有限公司的电话,然而拨打了多次,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坏了,公司已经人去楼空,就连电话也打不通了。”慌了神的他直到此时才意识到,自己真的遭遇了骗局。随后几经辗转周折,张先生得知该司搬到了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红柳河路631-2号,去了才看到,办公室里面只有一位代理律师,而管理人员却不知所踪。
想到自己原本寄希望于平台挣的差价“下落不明”,而且还倒贴了276000元本金,张先生当即向黄岛区长江路边防派出所报了案,并向相关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此事最终将如何解决?受害者被骗资金将何去何从?信网将持续跟进。
信网记者 赵宝辉
[来源:信网 编辑:光影]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