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1 01/12 21:19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于晓
· 责编 ·
光影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要上学更要上好学 人大代表给青岛教育提出“高质量”的新要求

信网1月12日讯 教育无小事,无论是培养一个孩子成长成才,还是培植一所学校育人无数,教育事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小觑。从前,我们期待着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如今人们更希望孩子在家门口上一所好学校。从前,我们期待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如今人们更希望看到孩子能拥有更加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空间。在2021年的青岛两会上,教育热度不减,而这火热的背后是人大代表对青岛教育事业提出的“高质量”新要求。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 学前教育期待更高质量的普惠

青岛的学前教育,在“十三五”时期交上的答卷是值得骄傲的。

90%的学前教育普惠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优质公办园+分园”、联盟办园模式得到推广,全市薄弱普惠性幼儿园全部与优质园结对发展。

清早的幼儿园门口,我们能看到孩子天真的笑脸;幼儿园的操场上,我们能看到孩子快乐地游戏;傍晚时分,热闹了一天的幼儿园逐渐安静,但教师们却仍在学习,想要为孩子们开发、设计更多的学前教育优质课程。

幼有善育,这不仅是美好愿景,也是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承诺。让更多的孩子接受优质学前教育,软硬件配套同步升级,才能让这些愿景和承诺都变成现实。

青岛市人大代表、莱西市香港路幼儿园园长李秀玲在提到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时表示,让每个孩子都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是“幼有善育”的内涵所在,加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都是实现“幼有善育”的重要抓手。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一个字的变化,是对青岛学前教育事业的更高要求。

“过去的几年,青岛在改扩建幼儿园、增加学前教育经费占比、统筹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等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学前教育在城乡间的差距也有了明显缩小。但农村幼儿教师年龄偏大、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依旧存在,一些老教师不能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这也就导致农村幼儿园特别是村办幼儿园的整体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青岛市人大代表、平度市东阁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孙景梅认为,要提升农村幼儿园的整体水平,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在农村幼儿园的公办教师配备力度上加班劲儿,让好老师将优质教育资源带进乡村。

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 义务教育期待更加优质的均衡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青岛一直是走在前列的。2015年青岛市十区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自此青岛的义务教育事业开始了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升级,从外延均衡向内涵均衡深化。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教育的公平性就是要惠及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

“就拿教师的年龄来说,初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在47-53岁左右,不少教师在退休前满工作量的情况下还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在青岛市人大代表、平度九中副校长王艳艳看来,在编老教师的经验虽然是一笔无形的教育财富,但他们中的一部分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胜任教学工作,再加上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对教育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足,导致乡村学校的教师梯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存在短板。

除了乡村教师队伍人手不足,王艳艳也将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硬件配套不足记在心里。她注意到,有的学校使用空气源取暖,高峰期每月电费要一两万元,而学校的办公经费每个月只有四万元;在学生饮用水方面。有的学校使用大桶水,有的学校还是要用保温桶抬水,既不方便还存在安全隐患。

王艳艳清楚地看到了目前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社会期待之间的差距,“要统筹盘活市内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市区示范校与乡村学校帮扶机制,大规模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她建议将示范校和帮扶学校进行捆绑评价,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度评价,形成政策保障。同时,还要为示范校和帮扶校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在校园基础建设方面争取资金支持,在师资配备上适当放宽编制,便于两校之间教师和中层领导轮岗学习交流。“示范校要发挥名师输出、带动效应。乡村学校中层领导、中青年教师可进入名校进行跟岗学习。确保不走过场,真正能待的住、学得会,用得上。”

从“五育并举”到“十个一” 学生发展期待高质量的全面

2020年,青岛的“新中考”落地,“分数+等级”的录取模式和“分数带”录取政策的实施是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加之高中学段形成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特色高中“四位一体”办学格局,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更适合发展方向和更高教育质量。

分数永远不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从坚持“五育并举”到全面实施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拥有独特的光芒才是教育事业的百花齐放。

对于“五育教育”,青岛市人大代表、平度市星光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孙瑛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同时,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应有地位,让‘五育并举’的理念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落地生根。”

孙瑛认为,各学段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指导内容应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思路进行细化,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身发展特点,对各学段指导内容各有侧重,这样才能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现状,帮助孩子既享受学习的乐趣,也拥有强健的体格、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从“新鲜感”到“常态化” 教育信息化期待高质量的发展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迟到了好几个月,但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课堂被搬进了学生家里,借助“互联网+”,大规模的线上教学从2020年的春天开始了。

青岛市人大代表、莱西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孙淑红在今年的青岛两会上给了线上教学一个大大的赞。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线上教育具备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公平的优点,因其具备互联网特性,优质教育资源也不再局限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只要有网络,知识便能到达所有地方。

如今,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学生早已重新回归校园,但线上教学的优势却可以继续发挥。想要让线上教学也从新鲜感走向新的常态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

加快青岛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也是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在两会上提到的。当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深入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教育也不能缺席。孙先亮认为,将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青岛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起点,除了能够解决教育公平等现实问题之外,还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

在“十三五”期间,青岛的人工智能教育已经领先全国。覆盖全部中小学的教育城域网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建成,中小学智慧校园实现全覆盖。全国第一所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建成,200多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连续在青岛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也树起了青岛“互联网+教育”的旗帜。

教育是国之大计,百年树人的理念也从未改变。在过去的十年、五年和一年中,青岛的教育事业有着可喜的变化。来到“十四五”的起点,教育强市是青岛教育事业的新定位,“新、变、稳、活、高、优、特、强”八个字谋篇布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青岛教育的新目标。人民有所期待,政府有所行动,计划项目有序落地,“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就不会遥远。 信网首席记者 于晓

[来源:信网 编辑:光影]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