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被陌生公司偷偷发工资后续:已受案调查涉事包工头失联

 (来源:信网)

信网6月10日讯 (首席记者 杜杲燃)孙先生没有在青岛中昊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过一天班,却被发了8个月的工资,但这些钱他没见着,对这件事也一无所知。(详见《一天班都没上 陌生公司为啥给发了8个月的工资》)孙先生要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确保自己不受任何影响,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6月2日,金湖路派出所正式受案。涉事公司经理表示,自己确实存在对工人信息审核不严格的过错。

据介绍,企业为了“避税”而购买个人信息的情况已不是秘密,近几年随着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的增加,买卖个人信息的情况转入“暗地”,但仍然存在着。信网(0532-80889431)从税务部门获悉,企业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了个人信息,在汇缴申报时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就能进行相关税务操作。“目前还没有通过上传工资转账截图等辅助材料的方式进行完善。企业这种做法肯定是违法的。”

陌生公司偷偷“发工资”被立案

前段时间,孙先生接到税务机关通知,他在2021年度综合所得年度汇算中有一笔工资收入没有进行申报。孙先生赶紧查看了自己的个人所得税APP。发现名下多了8个月近4万元的工资,每笔工资数额都不超过5000元。工资的发放单位是青岛中昊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但该公司负责人只称是根据包工头提供的信息发放的。

孙先生从来没在这家公司上过班,也从没拿过一分钱的工资,他担心由此给自己造成偷漏税的嫌疑。而这家公司能轻松地利用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等重要个人信息,也意味着他的个人信息存在被盗用和滥用的风险。

“我必须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消除对我的影响。”6月2日,孙先生到金湖路派出所报了案,民警也通知了涉事公司负责人到场协助调查,当天金湖路派出所正式受理此案。

“行业人员流动性很大,联系不到工头了。”青岛中昊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胡经理告诉信网,行业人员的流动性太大,他也不了解工人的情况,“包括工头在内,很多都是零工,我都不认识。”

事情发生之后,胡经理查了工资单,发现了4名人员信息不对,目前只有孙先生反映此事。“税务机关找我以后,我立即处理了他的工资信息,也进行了道歉。”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这种事情太普遍了,不过没人发现。”胡经理表示,此事中他确实存在审核不严格的过错,但由于工人流动性太大,胡经理没法天天关注工人的工资明细,“从我的角度上,主要关注的是工程质量和工资成本,至于哪个工人发多少钱工资这种细节问题真没法一直关注。”

业内人士透露“买信息”避税是常见操作

“就是个人信息被卖了,这种事情很常见,有专门干这种事的人。”谙熟内情的马先生告诉信网,企业为了“避税”而购买个人信息的情况已不是秘密,近几年随着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的增加,买卖个人信息的情况转入“暗地”,但仍然存在着。

马先生告诉信网,企业购买个人信息主要用于“避税”,“虚构人员工资,增加企业工资成本,懂财务的人都知道怎么操作,说是避税,实际上就是偷税漏税。”

“每个月工资超过5000元,一年累加起来超过了6万元,就要交税。”马先生说,企业“发工资”的金额一般不会超过5000元,因为个税是超额累进税率,这样也是为了在个税起征点上避免交税。“如果被冒名的人原来就有一份工资,再多发一份的话,可能就要交税。”

税务机关多次接到类似事件投诉

针对此类事件,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信网,税务机关之前也接到过类似情况的投诉,纳税人可以向12366税务服务热线咨询具体的政策。

随后,信网联系到12366税务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表示,企业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了个人信息,在汇缴申报时只需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就能进行相关税务操作。“目前还没有通过上传工资转账截图等辅助材料的方式进行完善。”

“企业这种做法肯定是违法的。”工作人员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纳税人伪造,变造,隐若,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演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汇缴时多注意自己的明细,及时申诉不会造成影响。”12366税务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个人通过电子方式办理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发现自己被陌生公司偷偷发了“工资”,可以在办理年度汇算时自行删除被冒用的整条预扣预缴记录,还可以就冒用身份申报收入情况进行申诉。

[来源:信网 编辑:伏仪]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6/10 18:12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杜杲燃
· 责编 ·
伏仪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