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市人大代表林夕宝:打造青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林夕宝。(来源:受访者)

信网12月28日讯(记者 赵宝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有力支撑。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林夕宝认为,城市是区域创意产业发展的理想集聚地,创意产业集群可以为城市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他建议,做好集聚区整体规划,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链建设,特别是加快布局具有青岛特色的文化装备产业区。

青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多元与开放的城市,素有音乐之岛和电影之都的美誉,也有着中国品牌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称号,但近年来在文化内容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却乏善可陈。林夕宝在社会调研过程中关注到,青岛市不仅缺乏高端、时尚、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统摄布局,内容IP也鲜有成果,文化产业特别是新业态、新模式仍处于起步或跟跑阶段。“2022年,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小微企业数量占90%以上,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院线电影、舞台演艺、旅游休闲、节庆会展等高度依赖人群集聚消费的主体上,缺少规模较大、产业链完整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文化产业增长乏力,抵御风险能力弱。”在林夕宝看来,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及特色不鲜明,认识和定位不清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青岛拥有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资源,既有远航海运文化,又有多元并存的宗教文化、文脉久远的教育文化,以及建筑与规制文化等,但这些文化要素都未能成就一家青岛特色的文化产业头部企业。因此,对于集聚区内的主导产业、创意孵化、商业化开发等问题定位模糊、规划片面,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更遑论可持续发展。

为此,林夕宝建议做好集聚区整体规划,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链建设,特别是加快布局具有青岛特色的文化装备产业区。其中,规划和文化部门加强整体规划,充分认识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确定好集聚园区发展的文化主题,清晰定位,促使集聚区内各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充分拓展延伸,形成规模,优化和有效整合相关资源,从而实现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另外,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载体投入,强化招商和稳商工作主体责任,建立精准招商、稳商机制。完善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和扶持数字文化流量平台,引进外向型、复合型高层次文化人才。

“加强数字内容创意,大力培育本土的数字文化流量平台和平台企业。重点引进和培养既通晓创意,又精通策划,善于操作并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运作的文化创意人才,积极引导我市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开设文化创意人才专业,培养本专科乃至研究生的文化创意的专门性人才。”林夕宝鼓励各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及创意企业的人员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有关文化创意方面的专业培训力度,以此筑起文化创意人才高地。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12/28 21:02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赵宝辉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