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市北区人大代表杨国江:整合医疗资源以此打造医疗联合体

市北区人大代表、台东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杨国江。(来源:信网 记者 赵宝辉 摄)

信网1月4日讯(记者 赵宝辉)医疗资源是指提供医疗服务的生产要素的总称,通常包括人员、医疗费用、医疗机构、医疗床位、医疗设施和装备、知识技能和信息等。市北区人大代表、台东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杨国江在社会调研过程中关注到,目前青岛市北区基层医疗资源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居民就近看病难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不利于分级诊疗的有效落地。为此,他建议整合医疗资源以此打造市北区医疗联合体。

市北区医疗资源丰富,仅三甲医院就有9家,其他各类民营医疗机构850多家,但存在“小、散、软”的问题,在参与新冠肺炎防控时显得专业力量不足,基层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这就导致了居民就近看病难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不利于分级诊疗的有效落地。”杨国江建议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坚持以公办为主,民营为辅,社会参与的医疗联合体。“可与市北区医疗大健康板块发展相结合,形成政策、资金、产业、资源的有效嫁接,促进医联体的有序发展。”

另外,杨国江还提到,针对基层优质医疗资源不足问题,建议细化分支,资源共享,“比如说在医联体的基础上进行细分,如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肿瘤等分支机构,涵盖居民常见病的防治。再就是加强三甲医院与社区中心、民营医疗机构的共建联建工作,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实现居民就近高效就医。

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过程中,杨国江认为加快推进医疗标准化建设也有很大必要性。市北区可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模式,借鉴外地先进做法,借助医联体专家力量,探讨拟制基础常见病诊疗标准化指导手册,为基层医疗机构赋能,逐步解决基层诊疗力量不足,分配不均及过度医疗的难题。

杨国江说:“区域化医联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实施分级诊疗的有效途径,可探讨党建引领下的共建与联建,采取公办民办相结合,在职与退休专家相补充的方式,逐步实现网络集成,网格落地,借助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三进’活动,实现医联体作用发挥的最大化。”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01/04 18:31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赵宝辉
· 责编 ·
赵晓珊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