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探寻京杭大运河深处的文化记忆 《临清胡同文化》修订出版

刘英顺(居中举话筒者)带领游客游览临清胡同。(来源:信网)

《临清胡同文化》书影。(来源:信网)

倘若明天胡同不复存在,记忆中的情景不能再现,我将去哪里寻找我童年的记忆,我故乡的情缘……近日,运河名城“文化名家”刘英顺所著《临清胡同文化》(修订版)由山东齐鲁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该书主要讲述历史上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临清独特的胡同文化,全书40余万字,配有216幅珍贵的地图及照片,是难得的研究大运河文化的第一手材料。

临清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处漳卫河与古运河交汇处,至今仍保留有完好的元代古运河。明清时期,临清得益于京杭运河漕运发达,经济社会繁荣达500余年,是当时全国重要的流通枢纽城市和闻名全国的商业都会。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描述临清城“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清代诗人贺王昌笔下的临清“舟车辐辏说新城,古首繁华压两京”,足见临清当时的繁荣程度。

临清胡同文化即植根于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临清胡同文化》一书分为临清古城、临清老胡同、临清民间故事、临清民俗四部分,内容涉及到临清胡同的形成,胡同名称的由来,胡同里的民居,以及临清民风民俗,老商铺老字号的经营之道,名门望族大宅门的兴衰等等,“这些临清胡同文化的重要元素,他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临清老胡同部分,作者按类别详细讲述了311条临清老胡同,并配以照片,其中相当一部分胡同随着城市的发展已经消失,刘英顺先生20年来通过不间断的走访,获得了大量的卡片笔记、录音、录像等实录,并与史料逐一对比印证,力求做到准确还原,形成了珍贵的资料。

任何文化载体都离不开人,临清胡同不仅是城市地理标志,还是临清古城的骨架,更是临清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临清胡同文化》一书收录了2000余个临清老字号,发生在临清胡同里的61个临清民间故事,以及围绕古城临清的服饰、饮食、民居、生育、婚俗、丧俗、节日习俗、童谣、游戏等等,涉猎到临清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胡同是临清人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他只要是在临清老胡同里生活过,他的记忆里、梦境里,对胡同总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和影像。”胡同文化涵盖了物质的、精神的、静态的、动态的、历史的、现实的、自然的、人文的种种文化现象,临清胡同文化是研究中国运河史、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国商贸流通史、漕运史、榷税史、中国移民史等的重要资料,《临清胡同文化》一书的出版影响深远,意义远远不止于临清一城一地。临清市档案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郭东升评价刘英顺先生及《临清胡同文化》:“刘英顺先生之于临清胡同文化,三十年如一日,锐意穷搜,近乎往我。又十年笔耕,不断增改,终于著成此煌煌大作。”

2007年始,刘英顺先生即以网名“临清公馆街老头”活跃在互联网上,并发起组织了如今有较高知名度的“临清胡同游”,17年来未曾间断,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他走进机关、学校、工厂、社区,举办“临清运河文化”讲座数百场,先后荣获临清市首届运河名城“文化名家”,山东省“时代风采——优秀文化弘扬者”称号,山东省委组织部“发现榜样”人选,聊城最美政协人,“齐鲁最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等。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刘英顺先生更是连续三天举办了三场临清胡同游,带领各地游客穿行在临清的胡同里。(信网记者 齐东)

[来源:信网 编辑:陈烛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05/06 16:33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齐东
· 责编 ·
陈烛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