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想买“体质能量”到手变“体力能量” 厂家透露单瓶进价不足0.5元

体力能量与体质能量对比图。(来源:受访者)

“双牛”图形的商标申请被驳回。(来源:企查查平台)

信网9月17日讯 信网此前曾报道过消费者欲网购红牛饮料,却买到了“累牛”一事(详见报道《本想买“红牛”到手发现是“累牛” 出品方称手续齐全不侵权》),消费者李先生在看到后向信网(0532-80889431)反映,他也在网购功能类饮料时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原本打算购买知名品牌的“体质能量”,收到货物后发现是“体力能量”,在申请退货退款过程中,遭遇商家和平台的拒绝。商家给出的理由是,“我们卖的就是体力能量,不存在隐瞒。”平台对此也表示认可。针对“体力能量”是否涉嫌侵权等问题,信网联系了企业所在地的河南省孟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保护科,工作人员答复,她无法仅凭图片对此事进行判断。

按销量排序选第一名店铺下单 到手后发现“买错了”

日前,李先生向信网表示,自己一直习惯购买“体质能量”饮料,用于日常饮用。不久前,他在某知名短视频平台上搜索“体质能量”,并按照销量排序选择了排名位列第一名的店铺下单。该店铺名为“小绵羊商贸行”是平台的钻石级店铺,主营各类饮料,总销量超过78.6万,由于页面展示的饮料图片与“体质能量”十分相似,李先生未仔细查看商品名称便下单付款,以9.9元的价格购买了12瓶。

“正常体质能量单瓶零售价在4-5元之间,我以为这些是临期产品或者是活动促销商品,因此没对价格产生质疑,还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然而,当李先生收到货物时,他发现饮料并非自己购买的“体质能量”,而是名为“体力能量”的产品。根据李先生拍摄的视频,观察“体力能量”跟“体质能量”外观,瓶身配色均为黑色及黄色,瓶子上半部分均为“足球”形状设计,并且在瓶身反面均印有篮球运动员图案,不同的是体质能量上印的是五名中国知名职业篮球运动员,“体力能量”上印刷的则为打篮球的动漫人物形象。此外,信网注意到体质能量的配料表中含有人参成分,而“体力能量”不含该成分。

商家拒绝承担退货运费 称自身“无隐瞒”

“发现不同后,我没敢喝,连忙向商家及平台反馈此事,并要求退货退款。”商家表示,可以为李先生办理退货退款,但只能按照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标准来操作。由于饮料重量较大,李先生需自行承担超重运费。李先生查询得知,退货的超重运费为6.5元。“我总共才花了9.9元买这12瓶饮料,退个货还要自己再掏6.5元,这太不合理了。”李先生认为,他退货的理由并非是自己不想要了,而是商家所售商品与“体质能力”太过相似,导致他误购,因此运费也应该由卖家承担。

对此,商家答复“我卖的本来就是体力能量,不存在隐瞒。”李先生随后又申请了平台介入,平台方面也认可商家这一处理决定。最终李先生放弃退货退款,“退回去就能收回3.4元,还要发快递,耽误时间,9.9元我就当买了个教训。我多次尝试联系体质能量生产厂家河南中沃实业有限公司想要反映情况,400客服电话始终无法接通,希望其他消费者擦亮眼睛。”

体力能量单瓶进价不足0.5元 厂家多次被罚

为了解更多情况,信网联系了体力能量的生产商,河南冠泽食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安先生介绍,该产品系厂方自研,批发价为5元/箱,每箱12瓶,折合下来单瓶进价不到0.5元。在谈及建议零售价时,安先生表示:“具体一瓶能卖到多少钱,还是要看当地的购买力。”

信网在查询该厂所注册商标过程中注意到,该商家并未注册“体力能量”这一文字商标,值得注意的是该厂曾于2024年5月申请注册了一个“双牛”图形的商标,该商标于初审时被驳回,判定无效。该企业曾多次被孟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处罚总金额达14.5万元,违法事实包括生产的“100%NFC苹果汁”饮料包装标签显示100%的鲜榨原汁或源汁加果肉字样,容易误导消费者是纯果汁饮料。生产的“红糖姜枣茶风味饮料”被抽检为菌落总数项目不合格等。

信网就李先生所遇到的情况联系了孟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科,一王姓工作人员在了解完相关情况后答复,“我现在不能仅凭图片来判断,体力能量的外观设计是否涉嫌侵权。”

消费者:个人维权成本高 呼吁厂家重视

信网就李先生此次网购经历咨询了短视频平台,平台客服答复,根据平台规则,如果是因为商品与描述不符等商家原因导致退货,超重运费应由商家负责;若是消费者自身原因退货,双方可协商运费承担问题 。在李先生的案例中,商家描述与实际产品并无不符。商家售卖的确实是“正版”的“体力能量”。

信网在多个平台查询后获悉,除了上面提及的河南冠泽食品有限公司,在河南省内还有多个饮料厂在生产销售名为“体力能量”的牛磺酸饮料。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食品级牛磺酸市场价格现在也就是十几块钱一公斤,一公斤牛磺酸就能制造大概2至3吨牛磺酸饮料,这个饮料的灌装成本极低,除去瓶体后原料成本工艺成本几乎可以忽略。所以它们才能做到进价几毛钱一瓶,但仍有可观利润。现在饮料市场种类繁多,销售渠道广泛,因此监管难度也很大,这些原因都给山寨产品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李先生表示,他是体质能量的忠实粉丝,作为消费者,他个人维权成本太高,因此他呼吁厂商能对此类事件加以重视,避免其他消费者误购。(谷正原 耿润)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9/17 10:32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谷正原 耿润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