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科学家记录风尘沉积揭亚洲内陆干旱化历史

2017-08-07 15:41:33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青岛科学家揭示亚洲内陆干旱化历史

7月17日,国际地学著名期刊《地球和行星科学通讯》在线刊发了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History ofAsian eolian input to theSea of Japan since 15Ma: Links to Tibetan u-plift or global cooling?”。此项工作通过日本海的风尘沉积记录揭示了过去一千五百万年以来亚洲内陆干旱化历史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和新生代全球变冷的联系。

在五六千万年前,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逐渐抬升和古特提斯海的向西撤退,亚洲地形和古地理格局随之在新生代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全球温度总体逐渐降低。亚洲古环境模式在渐新世-中新世之交也从行星风系控制转变为季风控制。亚洲内陆因降雨减少而逐渐变干,最终中亚地区出现了广泛的沙漠和黄土堆积。然而,由于缺乏长期而连续的高分辨率地质记录,中新世以来亚洲内陆干旱如何演化的历史仍然不清楚,进而由于缺乏地质记录的直接对比,亚洲长期干旱的驱动机制如高原抬升、古特提斯海西撤、全球变冷等也一直充满争论。

基于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46航次在日本海南部钻探获取的 U1430站长达 258米岩芯的粘土矿物和 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万世明研究团队重建了过去一千五百万年以来亚洲风尘输入到日本海的历史。物源分析表明研究区粘土粒级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亚洲内陆的风尘和日本岛弧河流物质的二端元混合。研究结果显示,亚洲内陆气候自中新世以来整体逐渐变干。该项研究为国际上首次重建中新世以来长期、连续且高分辨率定年的亚洲风尘输入到日本海的历史,并进而揭示了晚新生代以来亚洲内陆干旱演化及其驱动机制,这对于理解固体地球构造形变和气候变化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伟)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