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共享单车跑路发急拿回押金 那些拿不回的才要命

2017-12-11 09:25:50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三人目

原标题:遇共享单车企业倒闭拿回押金就行了?你留在那里的远不止这些……

\

大量用户数据伴随数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处于无人监管状态。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调查发现,相比对于押金的重视,用户信息的去向并不为人关心,但在安全专家看来,记载有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数据一旦为人滥用, 风险一触即发。  

随着小鸣单车停止运维,成为继酷骑、町町 、悟空、小蓝以及3Vbike后出局的第六家共享单车企业 ,有业内人士感慨,整个单车行业凛冬将至,这一轮洗牌中,小鸣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而对于用户信息的监管,亟待明确。

\

图说:共享单车企业收集的数据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地理位置等。APP截图  调查:信息共享成行业惯例  随着共享单车实名制的推广,用户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逐渐突显。以摩拜单车为例,记者打开摩拜APP后的第一个界面,一共标注有三种注册方式:手机、微信和QQ。在注册页的《用车服务条款》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摩拜公司保证不对外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单个用户的注册资料,但特定情况下,摩拜有权将用户的注册资料等提供给第三方,用于向用户提供服务之目的。  

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查阅条款后发现,这些隐私信息包括:用户骑行过程中的地理位置,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 以及用户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对于提供第三方后信息的用途,条款则备注,将会向关联的公司、商业伙伴和其他独立第三方进行分享。  

与摩拜相类似,记者在ofo中也见到了类似的条款,而在诸如优拜、享骑等单车企业,这样的表述也大都存在。业内人士介绍,这些隐私信息正是市民选择注册页的“授权登陆”,由APP应用自动完成的数据传输,即同一账户在不同应用完成注册。如今,这一功能已成为大多数手机APP普遍提供的功能,但在注册环节大幅减少背后,很少有用户真正意识到,这也无形中增加了隐私泄露的可能。

\

图说:交通运输部共享单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关于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的表述。官网截图  困局:数据监管存盲区  

事实上,早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 ,主管部门已要求企业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意见中要求,单车运营企业需履行主体责任,遵守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采集的信息不得侵害用户合法权益和社会公 共利益,不得超越提供租赁服务所必需的范围。  

来自摩拜和ofo方面的声明均强调,一旦用户停止使用APP后,可通过拨打客服热线或在线留言形式,要求企业在后台对用户账户予以注销,清除已收集到的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等各类信息。  

但这样的表态显然不适用于已经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如今,这些单车企业用户的隐私信息去向不明。 随着企业倒闭,员工离职,这些隐私信息现在在哪里,之后又该怎么处理,则成了无人能回答的问题 。  

背景:用户信息数以亿计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1.06亿,庞大的用户规模催生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个人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同时还涉及市民日常出行的轨迹。  

数据无罪,但人心难测。据新华社报道,日前福州福清市法院判决的一起绑架案中,两名犯罪人员就利用在网上非法获取的车主信息,准确掌握受害者及其家庭人员情况,根据被害人出行轨迹策划实施了绑架,所幸受害者激烈反抗未成功。  

多位已经离职的共享单车业内人士向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透露,如今数家共享单车企业接连倒闭,原本由企业负责监管的用户数据,也随之无人看护。这些未经整理的数据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但通过算法筛选,完全能从中还原出特定用户的身份信息、骑行轨迹,甚至明确其日常上下班路线,大致活动范围,安全隐患极大。  

专家呼吁:无主数据库亟待监管  

在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看来,目前整个共享单车行业,对于用户数据的监管还存在不少空白。

随着竞争加剧,行业洗牌愈发加速,越来越多单车企业或面临倒闭出局。一旦企业倒闭,数据随即无力监管,而政府层面还未明确监管主体,一旦发生大范围泄漏,个人信息安全或面临挑战 。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企业面临出局时,鉴于用户数据存在风险,政府部门应当主动跨前,接手数据终端,集中封存或销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刘春彦通过新民晚报新民网呼吁。  

事实上,为打击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两高已出台《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明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认定标准 ,设置了涉及“五十条以上”、“五 百条以上”、“ 五千条以上”对应不同量刑标准。同时将“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与 “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 等行为定性为违法情节严重,在量刑中适用从重惩处。  

法律界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监管的逐渐完善,利用公民个人信息作奸犯科者,将面临更加明确的处罚 。但除了法律震慑,如何从行政层面完善事中、事后的信息安全监管,已经是一个 不容回避的问题了。

[编辑:三人目]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