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把森林搬进城 中德生态园打造国家园区低碳范本

2016-04-15 10:34:53
责任编辑:光影

\

\

\

\

城市与乡村、环境与产业、人与自然,在中德生态园的建设过程中,这些方面都是谋求和谐共处,绿色低碳园区建设的关键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这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发后,4月7日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组织对园区落实情况向媒体发布,低碳成为该园区规划建设的一大关键词。从原有地貌保护到园区规划,从节能建筑到海绵城市,在全国园区谋求转型发展之际,中德生态园正努力打造成全国园区建设发展的范本。

城市设计给碳排放设置“天花板”

现在的中德生态园还在建设当中,但城市中有森林、田园的环境已经能切身感受得到。中德生态园管委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吕占志介绍,园区在顶层设计方面,坚持标准先行,建立指标体系,通过标准统领园区各项工作。“我们现在有三套指标体系:5年前园区一落户就建立了40项指标,其中6项是首次提出的,比如鸟类的食源树种等。后来又委托中科院编了资源和生态保护规划体系,去年和国家发改委在产业方面又做了低碳的指标。”吕占志说。

低碳成为园区一切动作的关键词。吕占志介绍,中德生态园设置碳排放指标的“天花板”,让其倒推和倒逼园区的各项工作,并且园区的规划避免媚洋求怪,国外的设计、理念要为我所用。并且每年都会对规划进行评估。

按照“崂山卵石”的概念,园区被规划为8个组团,组团之间全是绿地,组团内也有绿地,所以叫“组团发展,生态间隔”,将森林和农业引入城市。在组团内设德国农庄,城市和农业交织在一起,300块菜地,每块菜地大概100平方米,生产的蔬菜足够园区居民食用。

园区还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分区域划定碳控标准;通过GIS分析和高程、水文、坡度、植被等要素叠加,划定9个生态敏感分区;科学划定规划区一级生态控制线(禁止建设区)和二级生态控制线(限制建设区)。“根据这个来划分适合开发、适度开发、严禁开发的区域。其中还有很多生态廊道、水系廊道等予以设计,避免热岛效应的产生。”在吕占志看来,中德生态园的设计处处以生态为第一准则。

按照规划,中德生态园原有地貌得以保留利用,保留并利用现状道路占比65%,水体保留80%,林地60%。

为了使城市设计避免怪建筑的出现,中德生态园到目前已经做了两轮城市设计,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主题。“要看德国老建筑,到青岛老城区;要看现代德国建筑风格,就到中德生态园来。”

海绵城市投资10亿建多个示范项目

低碳环保已经融入到中德生态园建设的方方面面,拿海绵城市建设来说,虽然中德生态园并非国家试点,也不是国内起步最早的项目,但对接德国先进技术,目前已经实现“弯道超车”,在全区内全面铺开。

按照“全面实施,务实推进;德国元素,弯道超车;产业孵化,标准固化”的总体思路,中德生态园将海绵城市建设与低碳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对园区内原有塘坝、冲沟、河流进行保留,降低能耗,涵养水源,提升固碳效果。2018年底前园区计划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海绵城市工程,总投资约10亿元。“目前,已完成园区海绵城市建设评估工作,启动了山王河湿地保护工程、河洛埠湖周边景观保护工程等示范工程建设;已开工约21公里长、总面积8.5万平方米的人行道透水铺装路面或排水降噪路面建设;建成约3万平方米下凹式绿地。园区富源2号线、9号线、市民休闲广场通过设置渗井、渗管储水、滞留塘、滞留带储水、渗水、下凹式绿篱、透水铺装等10余项海绵城市技术措施,体现生态环保理念。”吕占志说。

城市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综合管廊的设计建设,中德生态园计划2018年底前建设长度4km的综合管廊,总投资约2.5亿元;新建道路5年内不准开挖,解决“马路拉链”问题;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效防止市政工程安全隐患。

步行不超5分钟就能坐上公交

前段时间引起广泛讨论的“打开围墙”话题,在中德生态园的规划建设中也有了预见性的实施,园区致力于推广街区制,打造开放社区,打开围墙。

据介绍,中德生态园在推广街区制方面,在幸福社区、创新创业基地、弗朗霍夫明日之城、德国中心等住宅小区或建筑群中均已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推广街区制,打造开放式社区,也要实事求是,分类对待,并且要完善措施,做好开放小区的管理工作,目前已经在制定相应的措施。”吕占志以已经建设完成的回迁居民安置项目弗莱社区为例,这个项目是15个村的回迁安置房,项目涉及范围广,但也按照开放式社区建设,市政道路通过社区,设置公交站点等,反而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当然开放并不是完全开放,也会按照需求允许小范围围合,并且坚决不让用砖墙围合,提倡用低灌木等作围墙,即保证了居民的私人空间,又提供了便利;而被动房项目就完全没有围墙。

中德生态园借鉴德国小城镇建设经验,设定小街区尺度,组团内街区尺度控制在200米×200米以内,街区跨度步行3分钟左右。

此外,园区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倡导绿色出行。园区外青连、胶黄铁路,青兰、沈海、胶州湾、疏港高速,M6、R1 2轨道交通等畅通四方;园区内建设微公交体系,公交线路密度提高,在园区内任意地方到达公交站点步行不超过5分钟,新能源公交车比例高达1 00%,新能源车辆停车位充电设施比例高于20%;并且已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280辆,各种交通形式之间实现无缝衔接。据悉,园区在2018年底前,绿色出行设施总投资约13.2亿元。

被动房体验中心每年省运行费22万

低碳建筑是园区的一大特色,也是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重要体现之一。中德生态园确定100% 执行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的目标,同时积极引入德国DGNB、被动房等绿建标准;目前已开工的130余万平方米项目中,二星级绿建102万平方米,三星级绿建9万平方米;计划2018年底前再开工270万平方米,其中二星及三星级比例不少于80%。“上海虹桥商务二星以上绿色建筑在80%左右,我们园区的绿建比例赶上上海最繁华的区域。”吕占志介绍,2014年7月,园区的德国企业中心通过德国DGNB绿建金奖预认证,这是亚洲首个。“它的屏蔽很严格,建材超过300公里就不被认可,因为他们认为运输超过300公里,就会对社会产生了高能耗成本,就不环保。”

中德生态园的被动房项目一直为社会所关注。按规划,园区2018年底前开工建设7万平方米被动房示范建筑,减少碳排放约1300吨;2020年底前,开工建设30万平方米被动房示范社区,减少碳排放约7600吨;2030年底前,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被动房示范 城区,减少 碳排放约25000吨。同时园区已参与了住建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有望在2016年形成山东省或青岛地方技术标准。

园区被动房体验中心力求打造中国乃至世界被动房建筑的标杆性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精装修,计划于2016年6月投入使用。建成后,每年节约能源27万KW H,降低运行费22万元,减少CO 2排放275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园区积极进行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目前已申报实用新型专利6项,培养专业技术人才500余人,耗用建材全部实现国产化,促进了国内被动房门窗系统等建材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整体水平提升。被动房项目还带动了青岛新兴环保建筑产业链的崛起,为适应被动房建设需求,相关玻璃企业在真空玻璃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制造的真空玻璃各项节能参数已超过欧洲正在广泛使用的中空玻璃。

园区还积极探索利用废旧集装箱和被动房技术建设低能耗及零碳房屋,中德创意设计基地项目采用了废旧集装箱装配建设技术,目前已完工。2015年7月,中德生态园在汉德D-Zone—中德创意设计基地项目启动了首个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 集装箱模块化组合公寓项目,同时也是青岛市目前最大的单体模块化建筑。中德创意设计基地集装箱模块化组合公寓项目为两层集装箱模块结构,由68个40尺高柜集装箱、8个40尺普柜集装箱、72个20尺高柜集装箱模块和部分室外装饰工 程组成 ,建筑面积3543.40平方米,全部利用废旧集装箱体,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单体建筑在采用钢结构的同时采用了BIM 技术,耐火设计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可容纳约130人居住办公。今年1月13日,该项目顺利通过了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组论证。

低碳从建设开始。中德生态园确定了园区100%绿色施工的目标,提出了原有地貌肌理保护2020年不小于60% 的目标,并要求所有新建道路五年不得出现开挖现象。

泛能站每年将节煤15万吨

“中德生态园也特别注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启动了新能源地源热应用、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集热、分布式能源系统工程及泛能网等有关示范项目的建设实施。”吕占志介绍。

园区还组织记者参观了其泛能站的建设。泛能站设置在地下,在地上看只是个小房子,而地下却别有洞天,巨大的管道有序排布,控制供热和制冷的管道各司其职。“园区泛能网的建设,实现了分布式、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对信息化控制的融合,提高了整体系统能效。”吕占志介绍,目前园区已经建成能源运营管理中心、1号泛能站和德国中心泛能子站,具备运行条件,供能面积60万平方米;2018年底前,计划再完成区域泛能总站和三个子站建设,总投资约6.4亿元。建成后,泛能站每年将节约标煤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2万吨。

此外,园区还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统一管理园区光伏发电项目资源,预计2018年光伏发电计划达到15M W ;目前,弗莱社区、德国企业中心已建成总装机规模约4894kw 分布式太阳能集热项目,为15个居民社区及德国企业中心入驻企业提供可靠的生活热水;预计2018年地源热泵计划达到3M W ,目前地源热已在青岛中德生态园体验运营中心、生态技术展示中心、德国企业中心、中德生态小学等多个项目应用,总装机规模约1.5M W ;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中德职业教育能力中心等项目地源热泵系统已建设完成。

6个村庄将保留,成历史记忆

“家住凤凰山(老君塔山),地势椅子圈,两岭来相抱,前有不息川,祭山为屏障,百风都不犯。”中德生态园规划区域内人文资源也是一大财富,今后也将保护,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

园区将对原有具有历史特色的6个村庄予以保留,并通过加固和改造,恢复老城区功能和活力。同时将在弗莱社区建设民俗博物馆,让居民听得见乡音,记得住乡愁。

据介绍,园区规划范围内小部分靠近山区依地形而建的村落布局和石材建筑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将予以保存;龙泉山会、胶南剪纸、手绘年画和当地的特色地名,如大夼、高李沟、龙泉王家等,将在民俗博物馆中留存成记忆;还将收集碾盘等农村特色物品,在民俗博物馆中保存展示,并布设社区绿地景观。

园区大力推进棚改安居,坚持以民为本,以国际化提升城镇化,实施了中德生态园范围内15个社区、2654户居民搬迁改造安置工程,总投资约28.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把园区最好的地块留给村民安置。

■解读

中德生态园园区转型升级的范本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五大发展理念”被提出。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在发布会上,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据商务部的统计,目前为止中外双边园区全国有8个,推动过程中进展状况最好的中德生态园在列。

2010年7月16日,中德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双方确定“支持在中国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合作建立中德生态园”。园区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产业、绿化、商住规划比例分别为45%、30%和25%,非常典型的产城融合、产业支撑的园区,避免出现鬼城、空城现象。规划之初园区专门对产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和人口进行了测算预测。

据了解,中德生态园作为目前中德两国政府间唯一的合作园区,自建园之初就明确了“生态、智慧改善生活,开放、融合提升品质”的发展理念和“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发展愿景,前瞻落实了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与国家新型城镇化和第四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度契合。

“中德生态园就是要做国家园区转型升级的示范,探索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子。”该负责人介绍,全国有200多家国家级园区,它们对国家经济贡献很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而“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良方”。

该负责人说,中德生态园的发展远景有三个方面: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

结合德国的发展情况分析,目前我国整个城市发展、园区发展存在普遍问题就是城乡分离,中德生态园在其中也努力解决这一点。另外对相关的企业排放、循环利用等方面也严格要求,对非工业企业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提倡高能效。“提倡高效能不是不耗能,而是能效提高。德国万元GDP能耗是0.21,全国是0.8左右,是人家的四倍。”

那园区的经验有没有推广的可行性呢?该负责人以被动房为例,“这次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提到被动房。我们为什么花很大的气力推进被动房项目,就是因为建筑能耗占国家总能耗的30%,比例非常大。”他说,被动式建筑不用集中供热,从源头上解决了化石能源的消耗问题,建筑节能率达到92%,而现在一般的存量房屋节能率一般为30%~50%,绿建三星是65%左右,差别非常大。目前的这些积极探索,会对未来房屋节能有很大益处。

“我们的任务就是做示范,项目做到可推广性,被动房的增量成本一平方米不会超过1000元,增量成本用户会在10年之内回收,所以具备可推广性;另一方面要做精细,在园区内的每个楼之间的宽度、高度、间距都是计算出来的,这是规划设计的问题,通过科学管理以及产业升级,成本会控制下来。”该负责人说。

文/图 本报记者李晓哲 周晋华 通讯员 臧富贵庞辉(署名除外)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