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电影人的2023 行业“回暖”推出新人新作

原标题:躬身入局,青岛电影人的2023

回望2023·年终盘点①

进入12月,电影院线正在驶入“贺岁档”“春节档”两大接踵而至的档期,整个行业也进入了年终冲刺阶段。

这一年,中国电影真正经历“长大成人”的过程,观影人群平均年龄从21.8岁(2015年数据)增长至28.8岁(2020年数据)、30.3岁(2022年数据),观影口味在观影人口的自然沉淀中正在趋于成熟。

从影迷到院线再到电影本体,三者在互动和博弈中寻找“稳态”:在短视频的冲击下,有稳定数量的影迷选择影院观看“长视频”,撑起电影票房的基数;在“脱口秀进影院”“预约式放映”的冲击下,有稳定的院线支持新片放映,守住电影行业的基本盘;在竖屏短剧、网剧的冲击下,有稳定的电影公司投资做电影、开发新类型,构成电影生产的基本面。主力影迷、主要院线、主流电影公司是电影业2023年顺利突破500亿票房(11月14日数据)的要素。

回顾2023年度,青岛电影人有什么观察和切身感受?我们采访了具有代表性的导演、制片人,他们活跃在电影生产一线,对当下的电影生产和营销有着深入的认识。今年涌现的《封神第一部》《流浪地球2》《长安三万里》《涉过愤怒的海》《河边的错误》等优质电影证明:好电影能够穿越周期、突破传播圈层,赢得不同年龄段影迷的欢迎,释放出行业的正向信息。

在这个激荡的时代,青岛电影人仍然带着信心和挚爱躬身入局,与电影共舞。

董文洁:

探索“青岛喜剧”新路径

作为资深出品人、制片人,董文洁先后将《叶问》《万箭穿心》《寻龙诀》等佳作推向电影市场。而青岛立项、董文洁担纲总制片人的《世间有她》(2022年上映)以一片之力汇聚了多位中国顶级女性电影人,也是筹划中的“她系列”的开篇首作。

回顾2023,董文洁认为,国产电影行业今年的主题词是“清库存”,过去数年积压已久的多部影片纷纷获得“准生证”与观众见面,无疑令人欣慰;但当下电影行业冷热不均现象比较突出,能够长期持续输出优质产能的头部电影公司屈指可数。放眼今年春节档和明年的主要档期,无疑还是要依靠头部公司和一线电影人协力支撑电影市场。

从火爆的暑期档到冷静的国庆档,2023年中国影迷的观影热情并没有一直驻留高位运行,一些现象级电影通过热议话题的“影像化”取得了上佳的票房表现,但其创作手法却让业内褒贬不一。董文洁表示,国产电影近几年从营销阵地的“抖音化”到生产创作的“抖音化”,其发展路径对电影产业的深远影响引人深思,“如果一部电影从创作初始就被精确定位为一个纯粹的商品,追求票房收入和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略电影的社会意义、人文价值,那么创作者必然会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地迎合甚至操纵观众的情绪,制造各种热点话题,这样做短期来看可能带来名利双收,但对电影产业长远发展的利弊其实很值得探究。”

曾经横扫全球票房榜的“漫威宇宙”电影今年在国内遇冷,也让董文洁相信前些年爆火的所谓“无脑复制”的IP电影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观众对漫威电影的审美疲劳在全球范围内都显而易见,今年夏天《芭比》和《奥本海默》两部电影的成功,就是对仍醉心于所谓“IP”的电影人敲响的一记警钟,同时也是一个启示,启示电影人不要热衷于IP电影走捷径偷懒讨巧,还是应该追求以多元化的题材、创新的表达和视听语言创造引人入胜的故事,让电影的魅力和生命力可以持久地对观众产生新鲜感和吸引力。

作为青岛人,董文洁有着强烈的家乡情结,她一直希望把青岛的人文特色与电影项目相结合,为青岛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名片。“青岛走出来这么多优秀的电影人,无论是编剧、演员还是导演,电影行业各工种里都有青岛人成为翘楚扛大梁。青岛作为中国影视之都的硬件设施已经足够一流了,接下来青岛只有强化项目孵化、研发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两翼齐飞软硬俱强。青岛可以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汇聚优秀电影人形成合力,进而形成产业优势,把made in Qingao和made by Qingdao的电影推向国际市场,为青岛创造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董文洁认为,在当下的经济形势下,青岛要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电影之路,既不必去追求动辄数亿的大项目大投资,也不应该搞撒胡椒面的“阳光普照”,她建议青岛集中优势资源、资金和人才,在喜剧电影类型上突围。“这样建议的原因,一是喜剧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市场最受欢迎的类型,始终占据市场优势地位和票房高地;二是因为幽默是青岛的城市精神和人文底色,青岛喜剧理应在中国的喜剧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倪萍、黄渤、黄晓明、朱媛媛等优秀的青岛籍演员,每个人都非常幽默,都是讲笑话和说段子的高手。这么多擅长搞笑的青岛电影人,凑在一起聊天都会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如果大家真的有心出力,假以时日,一定能够打响‘青岛喜剧’的品牌。我对‘青岛喜剧’充满信心,更充满期待。”

蔡耳朵:

百亿票房从头再来

昵称“蔡耳朵”,本名蔡婧,实际上是电影业内最快积累“百亿票房”的最强执行导演。12月8日,蔡耳朵首次独立执导的电影《照明商店》全面公映,成为贺岁档又一部实力大片。

《照明商店》改编自韩国人气漫画:在一间卖灯泡的“照明商店”里,进进出出的都是神秘人,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不可言说的秘密,刚搬来的小女生非常好奇,与神秘店主打起交道。点映场的影迷赞叹《照明商店》“一开始恐怖,接着催泪,观后暖心”。实际上,蔡耳朵先后担任过《八佰》《金刚川》《我和我的祖国》等大制作的执行导演。《照明商店》公映,意味着蔡耳朵从“百亿票房”起点重新出发,持续晋级。

打开电影资料库,蔡耳朵出现在战争片、爱情片、警匪片等多个电影类型里,先后与张一白、管虎、章子怡等电影人深度合作。“蔡耳朵”的名字源自《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一个极度较真的科学家角色。“‘谢耳朵’对影视作品的好恶鲜明,我跟他有些习惯类似,比如说,喜欢一部电影就连看20遍,喜欢一本书就不停地跟别人探讨。我在39中的同学说:‘天啊,你就是个蔡耳朵。’我听了以后很认可,就把‘蔡耳朵’当成微信名。后来,张一白导演最先叫开这个名字,大家都跟着这么叫我。”蔡耳朵说。

能够被众多大导演认可,蔡耳朵超强的执行力在《照明商店》里得到了验证。该片今年春节后开机,4月杀青,贺岁档上映,相较于动辄两三年的电影制作周期,蔡耳朵全程把控电影筹备、拍摄、后期制作的能力可见一斑。

蔡耳朵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学的是制片,又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了导演课程,入行后担任三年场记、两年副导演、六年执行导演,在各个剧组应对过不同的突发情况,“大导演的戏制作体量更大,意外特别多。作为执行导演,我负责统筹和剧组的运营,该遇到的状况都遇到过。这为《照明商店》的拍摄提供了预警。比如说,这个场景不让拍,那个演员突然有事缺席……这都是正常情况。”

每年贺岁档的竞争尤为激烈,第一次当导演就闯入贺岁档,蔡耳朵的心态平稳。《照明商店》前期点映积累了上佳口碑,“光线影业把这个非常有名的IP交给我后,我从漫画看起,一开始故事惊悚,后面的剧情让我感动得一塌糊涂。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内涵厚重,讲的是生命、是生死也是告别,理解起来比较深刻。”蔡耳朵在首轮路演中收获了第一波鼓励,“生死这件事越来越低龄,20岁出头的路演观众就经历过生离死别。我们用温馨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死的看法。哪怕一个观众被治愈到了、温暖到了,我觉得就是导演的成功。”

丁晟:

第10部电影联手于谦

作为青岛籍导演的旗帜,丁晟将于2024年1月13日携新片《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与影迷见面。从片名来看,这显然是一部喜剧片,主演阵容更是赫然出现了于谦,主演杨幂、田雨、余皑磊、李九霄也是好戏之人,能轻松驾驭从悬疑、罪案到喜剧各种题材。

《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中,四个素昧平生的小人物合伙从贪官家里盗来一箱巨款,箱子打开后,他们围着火锅分赃,在明争暗斗的过程中一步步揭开了各自的真正面目。正如预告片中于谦的快板书所言:现金一箱待分赃,不料身后黄雀藏。九环八卦悬疑案,三翻四抖笑断肠。

丁晟拍喜剧,其实并不意外。正在赶后期的丁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之前做过两部喜剧,即《大兵小将》和《铁道飞虎》。它们的喜剧路线不同,但都有我的风格。”丁晟的喜剧不同于动作喜剧、段子喜剧,而是贴近剧情生发的自然而然的喜感,像是《铁道飞虎》里,成龙以跑酷动作上墙,却发现墙根本来就有梯子,制造出让观众心领神会的笑点。

从《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的预告片看,于谦的“包袱”、杨幂的飒爽、田雨的“倒霉”、余皑磊的“蔫坏”将组合成影片的笑点,别具一格。“这部影片结合了悬疑与喜剧,确实是新的尝试。我目前对效果比较满意。”丁晟说,“影片最重点的特点是故事,故事讲得比较认真,且有味道。”

在2月的德云社相声大会上,于谦全程缺席四天的演出,这是他跟郭德纲合作18年来的头一次。据悉,于谦当时正在忙于《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的拍摄。”于谦是个很出彩的演员。”丁晟说,“据我了解,他之前在电影学院学过导演,是个很懂电影的演员。在我写剧本的时候,于谦就是‘九饼’这个角色的第一人选。我脑海里假定这个角色就是他,他也是一看剧本就很喜欢。这次合作中,他展现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光彩。”

饰演“幺鸡”的杨幂在片中戏份吃重,在盗宝过程中她的身份不断变换,推动剧情多次反转。“对我来说,杨幂这次的表现可谓惊艳,总结一个词就是突破。”丁晟电影里的女性角色往往比较边缘,而杨幂的出现让故事张力十足。“火锅是这部电影的标题,也是灵感来源。我很喜欢吃火锅,有人把火锅比作一个江湖,它的涵义非常丰富,适合为这个片子当载体。”丁晟说。

《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是丁晟第10部作品,仍然保留着他强烈的创作风格:既是导演也是编剧之一,摄影师是他自《大兵小将》合作至今的丁豫。

在2024年1月的新片榜单里,《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的期待值最高。不过,它前面有贺岁档的新片,后面有春节档的大制作,竞争压力颇大。丁晟表示:“对于严酷的档期竞争自己并不关注。最重要的是拍好电影,做好自己。”

刘小:

坚守喜剧赛道

从《西虹市首富》开始到《温暖的抱抱》,翰洺影业创始人刘小持续在喜剧领域寻觅题材、打造爆款。今年国庆档中,公益喜剧《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创下1.75亿票房,成为主演魏翔的代表作,堪称国产电影“心青年”题材的标杆之作。该片在青岛完成拍摄,是2023年“青岛出品”项目里具有艺术辨识度的作品。

作为制片人,刘小对《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是寄予厚望的。在他看来,从剧本质量到银幕呈现的电影品质,这部影片都应有10亿级的表现。

在当下影视产业里,制片人要随时把握行业的最新动向,尤其是竖屏短剧在今年风行,让业内对下一代观众的口味有了新的研判。“电影人尝试破解的外景成本、宣发机制、受众反馈等问题,短剧团队给出全新的路径。”刘小认为,“从电影工业化的角度来看,网络电影、竖屏短剧做得不错,市场反响越来越火热。这些主创团队的工业化体系完善,他们极力控制作品的成本,实施模块化的影视生产。”

对此,刘小进一步剖析:“不管是影院里看电影,还是在视频平台里选片,都是由观众选择作品。而作为短剧和互动剧,它是拿着作品找人,通过大数据筛选寻找观众。消费者如果喜欢就买单,它是完全颠倒主客的宣发方式。当然,这些项目跟院线电影有所不同,新类型的赛道对我们很有启发。”

在刘小看来,当下电影市场进入一个平稳的上升期,这期间电影人应该坚持擅长的领域,同时发掘新的发展方向。“目前,电影项目以喜剧和悬疑类的为主,就我们的资源和开发能力来看,不太适合做青春片或动画片,毕竟每个领域都有擅长的团队。”从2010年进入电影行业至今,刘小亲历了行业的起伏,下一部电影已进入开发期,“在电影领域,我是自然而然地成长。对于项目和市场,我每年都有不同的看法,也在不断积累经验,但是,我对于电影的热情不会改变。”

记者手记

以电影作为方法

□米荆玉

多年持续采访一个电影人的模式大致如下:

第一次采访往往是约在青岛,第二次会在北京、上海的新片发布会上邂逅,第三次就是他在某个国际影展获奖,大家克服时差做越洋电话采访。

这并不意外,意外的是,虽然越来越远,看青岛、看青岛的电影产业发展却是越来越准确,仿佛有些研判是从远处才能看到全貌。比如对制片人董文洁的采访,她从远处眺望故乡,去年提出“以电影基金方式进行项目前端开发支持”的倡议,今年她又最早指出“青岛喜剧”的要素已经齐备,剩下的就是以剧本为火花,引燃整个概念。

业内人与局外人的关注,往往不在同一个焦点,甚至南辕北辙。以“电影工业化”为例,常见的理解是将“工业化”运用在科幻大片、神话史诗里,让“工业化”越来越“重”,而出品人刘小关注的是工业化里“可复制”“模块化”的部分,竖屏短剧固然简陋粗糙,它的突破在于开发流程的高速复制、全流程量化,让“工业化”越来越“轻”。这确乎是一个成本视角的业内思路。

在短视频冲击下,大量的碎片时间被缺乏思想弹性的视觉冲击所占据。然而,对于电影导演来说,3000万点击的“科目三”热舞,不如《解救吾先生》里王千源一口咬空了的那个饺子。丁晟导演在《警察故事2013》里一共用了3700个镜头,去掉两个一分多钟的长镜头,平均每个镜头1.7秒,创造了国产片之最。1.7秒在非专业影迷的回忆里只有“节奏快”“目不暇接”的粗浅印象,导演对此不会多做解释,问多了就说“做好自己就行了”。

2023年是电影发展史上极为特殊的年份,过去几年积累的新片集中上映,泥沙俱下中又隐隐浮现未来电影发展的趋向:工业化、抖音化、女性视角、社会议题相关。毋庸置疑,影迷对整体电影不满意,同时对部分电影满意,但每次满意的不是同一个导演,也不是同一部作品。

电影是大众批评范畴里最昂贵又易碎的文化产品,每一代影迷不可能拥有电影,只能通过一张张门票为下一代影迷留下有限的选择。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米荆玉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刘文贤]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12/04 10:38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刘文贤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