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01/22 17:09
· 来源 ·
· 作者 ·
黄默
· 责编 ·
苏青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打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 胶州康王谋反刘彻不杀

汉武帝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胶东国的一位大王在其封国去世,他参与了当时一场震动朝野的谋反事件,但他的葬礼非但没有因此而降低规格,反而极尽奢华。

浩大的墓室由5 万人兴建,墓室兴建完成后,工匠们全都不知所踪;建造陵墓的土一说是从临淄运来 ,长长的运土队伍看不见头;等到下葬的一刻,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随他一起封存在墓室之中,从此永远不得重见天日。这个墓室的主人就是康王刘寄,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弟,这个墓就是在平度闻名遐迩的康王墓 。

直到现在,康王墓还没有挖开,墓葬里的财宝连同当时的许多谜团依然有待破解,但有关康王墓的种种传说却得以流传至今。民谚说:“打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一座坟墓之中究竟埋藏了多少财宝,以至于打开它整个山东都可因此富裕?墓主人又是什么样显赫的地位,得以享受如此之高的墓葬规格?既然墓主人参与了谋反事件,又为什么没有被逮捕,反而能够风风光光地离开人世?

所有这些谜团,我们将在今天的发现青岛中为您一一解开……

康王坟比山丘还大

康王坟位于现在的平度市古岘镇驻地西北的六曲山脉,可以确定的是,这座坟墓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古墓群,也是我国现存的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汉代陵墓 。

其实不光是康王墓 ,整个六曲山脉绵延着为数众多的古代陵墓 ,因为早在即墨故城时期,前后共有八王、六侯、一相治于此,这些王公贵族的墓群大多都建在六曲山脉上,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蔚为壮观的古墓群。可以说六曲山古墓群是即墨故城兴盛时期的历史见证。

6月28日,记者在当地专家的陪同下曾经登上六曲山脉,放眼望去,周围的平地上错落地分布着众多土丘,其中不少就是古代墓葬 。当地工作人员称,六曲山现存古墓400余座,上起东周,下迄北齐,分布面积达30余里。其中大型墓葬20余座,中型墓葬60余座。这些墓葬 ,大都是即墨故城期间王公贵族所葬之墓 。“这些墓葬大都封土高大并筑有方台,有的台高达20 余米,还有建筑遗迹。有的台底部用石头筑成,上铺沙土。有的完全用土筑成。墓的位置座落在山头之上,四周大都排列众多小墓 ,宛如众星捧月。经过几千年的雨水冲刷 ,有的大墓方台前的墓道已塌陷成凹陷斜坡。”

我们所要讲述的康王墓 ,就位于六曲山古墓群之中。六曲山脉中的陵台山西陵台 ,是六曲山汉王陵的重点墓葬之一,据考为康王刘寄之墓 ,其封土完整,台基高大,方形高台南北长120米,东西宽 100米,高16米,中央封土高6米,直径40多米,墓后尚存长28米,宽 9 米的建筑物房基。康王坟坟头之大,大于山丘,坐落山顶,下部有排水洞,均用石头砌成,整个康王坟占地约二、三十亩,整体呈上窄下宽的“凸”字形,坟高四十余米,通过实地考据,专家认为当年修筑康王坟时是将山顶夷为平地并深挖殡埋后再依山势堆积而成的巨大山丘。而据当地老人讲述,这些土都是从临淄运来。一座康王坟竟大于山丘,足见坟墓之大,地下宝物之丰厚。

康王的儿子是个“犟种”

关于康王墓确切的埋葬位置,由于没有挖掘,因此不能确定,但民间却有相关传言,据称,康王墓实际上位于陵台山的山顶,之所以选在此处,全因为康王的儿子刘贤跟父亲过不去。直到现在,古岘镇当地都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叫做——康王的儿子“犟种”。这句话多用来形容一个孩子不服从父母管教,性格倔强,当地老百姓说 ,这句俗语只在古岘镇及其周围存在,别的地方并不流传,那么这个俗语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个俗语就能解释康王墓存在于山顶的原因。

古岘镇文化馆馆长戴鸿钧对于康王墓有着深刻的研究,他告诉记者这句俗语的确切含义——

—“这个俗语其实是个传说,不过很有意思。传说康王的一个儿子,自小不听康王的话,叫他向东他偏向西,让他打狗他偏打鸡,老是跟‘爷’‘绕’着干,从来也没顺着老子做一件事。这一年康王病了,情知自己死期到了,对儿子说:‘我死了后,你一定要把我埋到山顶上。’他最了解儿子的怪脾气,以为这样说了儿子一定会把他埋到山底下的。可事与愿违,康王死后,他儿子心想:‘我一辈子也没听过老子的一句话,这遭就依了他吧。’于是就把康王埋在山顶上。”

故事既是传说 ,我们自然难以考究它的真假,但奇妙的是康王死后,胶东国从兴到衰,老百姓都认为跟康王埋在山顶上有关,因为“康”同“糠”音,经不起风吹。当然,关于胶东国衰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胶东国的国都地名叫“朱毛”,康王死后谥号“康王”,他这“糠(康)”叫“猪(朱)”给慢慢地吃掉了。

康王在位28年,修墓花17年

因袭着上面的传说 ,还有一个故事,那就是康王头顶山土的故事。据说康王泉下有知,发现儿子最后真把他埋在了山顶上,他阴魂不散,一气之下只一夜间就拱起了八九七十二个山丘,其中有一些山丘的形状完全相似,这便是“康王坟,哩哩啦啦到京门”传说的来历。

当地百姓传言,真的康王坟在古岘镇六曲一带的后山上,但谁也不知到底那一个山丘是真的,因为年代久远,雨水冲刷 ,昔日的康王坟现在很可能规模已经缩小很多。但“康王坟,哩哩啦啦到京门”的传说反倒从侧面讲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康王墓修建时规格相当之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康王在位28年,光修墓修了17年。康王墓 ,据说当时有五万名工匠,你想想,五万人在那里忙活,那得是多么宏大的一个场面?我想,整个山的周围一定布满了人,场面相当壮观。还有一说,这个康王墓的封土是从临淄运过来的,因为临淄的土质比较好(注:临淄一度被称为瓷都),有黏性,雨后结实,建造这样大规格的墓葬得用多少土啊!当时无数的劳工在挖陵墓 ,无数的人运土,这样浩大的工程,现在都没法想象。”戴鸿钧如是说 。

村名见证修墓历史

我们依然可以从当地的一些村名中得到若干启示,这些村名反映了康王生前地位的奢华 ,也反映出康王墓修建时的规格之高,一举一动之间,几千人乃至上万人就得聚在一起。

纸坊村

这个村庄位于大朱毛村北 2华里处,刘寄任胶东王期间,为应付淮南王叛乱,在北城墙内建兵工厂 ,暗造兵器,后世事太平,改兵工厂为造纸厂,后有戴氏从大朱毛迁出到此居住,立村后取名纸坊村。(关于康王刘寄私造兵器缘故我们稍后会提及)

花园村

位于纸坊村以北 2 华里处,因刘寄曾派大批园工在此种植花草苗木,供城中家眷赏玩和城内美化使用。

前李道 、后李道

位于古岘镇驻地西南3华里处。即墨故城到六曲山古墓群,路途遥远,因康王的殡仪队伍路经此地,曾停灵柩祭奠,后立村而得名。起初村名叫“灵道村”,后来,人们觉得“灵道”一词不吉,而立村时有李姓先搬来居住,故改名为李道村,沿用至今。

蓬莱前

在位于古岘西北,六曲山康王墓山脚下,康王出殡时,灵柩到达山脚下,在下葬前,曾在此打起灵棚,举行大奠仪式。就在康王大奠的灵棚前、后有于姓人家搬来居住,取名“棚灵前”村。后来,也是因“棚灵”二字不吉,清道光年间,有秀才根据其村后有山,山中有庙,庙中有神,故更名为蓬莱前村,沿用至今。

杜家集木、刘家集木村

这两个村庄,是康王修造墓穴时,黄肠题凑所需的大量木材堆集于东山脚下,后约在 1580年,有杜、刘二姓相继搬来居住,杜姓居东,取名杜家集木;刘姓居西,取名刘家集木。

从以上说法可知,康王墓修建,无论是停放木材,还是打起灵棚,乃至运送灵柩,所过之处都能形成村落,可见,这个康王墓当真规模无比宏大。

文/图 记者 田野[编辑:苏青]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