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06/09 09:58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王学义
· 责编 ·
每皮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人走路为什么喜欢背抄手 原来是被绑习惯了

平度有移民的村占97%来自四川的移民最多

平度有移民的村占97%来自四川的移民最多

就整个青岛地区而言,平度的历史悠久是数得着的。与之相伴随的是,平度的移民史同样漫长,而且所占比例极大。根据《平度地名录》记载 ,在平度1830个自然村中 ,有移民记录的村庄有1769个,约占97%。

就平度的移民立村情况来看,主要发生在明代,这与青岛其他地区类似。然而,平度也有自身的特点,比如,平度市档案局副局长陶瑞法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平度移民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古代四川。”

平度最早一个移民村始于春秋

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平度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陶瑞法先生介绍说,在平度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人口迁移。《平度地名录》中记载称,在平度1830个自然村中,有移民记录的村庄有1769个。

据史料显示 ,平度历史上最早一个移民村产生于春秋末年。而后 ,移民所建以及有移民居住的村陆续增多 ,在两汉、北魏和隋朝各有1村,唐朝有6个村,宋朝有26个村,到元朝时增至28个村 。而到明朝迎来移民最高峰,村庄迅速增至1300余个。清朝时有300多个。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平度现有村庄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村始建于明代。这些移民大多来自于四川、云南、山西等其他省份,还有很多来自于省内其他州县。此外,另有少部分来自于江苏(主要是丹阳)、河南、河北等省份。

平度文史专家隋守廷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为了调查平度移民情况,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平度就对各村的情况进行过统计,在2006年后,又进一步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各村进行走访,查询村志等方式,来详细了解情况。

在陶瑞法 、隋守廷所写的《平度移民考》一文中称,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平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比较发达。公元前567年,齐将晏弱攻破莱国的棠邑(今平度境内),莱国被齐国所吞并。于是,开始建即墨故城(今平度大朱毛村一带),即墨故城进而发展成为胶东半岛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有了“齐有临淄、即墨之饶”的说法,所以古即墨是胶东最富饶的城市。公元前238年,即墨故城已聚居了“万家”,在燕将乐毅伐齐时,齐将田单在城中聚集起千余头牛,征集战士五千人 ,可见其城内人口之多。到西汉时,这里依旧繁荣。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末,胶东国有8县32万人,平均每县4万人。东莱郡有17县50万人 ,平均每县3万人。如今的平度大约管辖当时4个县那么大,推算起来,人口大约有十三四万,在当时来说,这已经是人口众多了。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王朝根基摇摇欲坠。割据力量混战之下,胶东地区也伤亡惨重。三国之后是西晋,据《晋书·地形志》记载,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大体推算起来,全国人口有1600万,平度境内仅有五六万人。后来又经过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混战,到东晋的刘裕北伐,消灭南燕之时,平度人口已经不过两三万了。再往后,北方统治者频繁更替 。据《魏书·地形志》所载,东魏武定年间的人口,长广郡6县只有5.1万人 ,以此来推算,平度境内也不过两万多人 。而到元朝末年,由于长期战乱,胶水县(今平度)已经到了“生民百遗一”的地步。连绵不绝的战乱,再加上蝗灾、瘟疫、大旱、大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平度一带人口锐减,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明朝建立之后,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曾下令各地流亡人口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并由政府组织屯田。从洪武到永乐年间,明朝不断把人口从狭乡(人多地少之地)和宽乡(人少地多之地)迁移。同时,在军事要地设立卫所,进行军屯,以屯养军。在朝廷的主导之下,也开启了明代大移民的序幕。

两目山原来叫“两没山”

据陶瑞法和隋守廷先生介绍,自明朝洪武元年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368年~1644年)的276年间,平度有明代移民立村记录的村庄1300余个。其中,移民规模较大的有:洪武年间640余个,永乐年间130余个,成化年间90余个,嘉靖年间60余个,万历年间120余个,崇祯年间80余个。以洪武年间的640余个移民村来分析,其中来自四川的有270余个村 ,来自云南的有140多个村 。而来自山东省内其他州县的50余个村,在平度内部迁移的有30余个村。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山西洪洞县的10余个村,来自河南、河北的6个村,江苏丹阳的4个村 ,湖北、北京、广西、安徽移民各1个村 ,不知迁入地的有50余个村。通过不完全统计,可以看出平度外来移民,主要来自于四川、云南和山西。

“这里所说的四川,是指古代四川。”陶瑞法先生介绍说。从四川迁入平度境内建村或迁来居住的移民,主要来自于陇西县(今属甘肃)甜水井、徐家沟、成都府、狮子王家、铁狮子、刘家、华阳县大马村 、鸭儿湾、大槐树底下等地。而从云南迁来平度境内的移民,则主要来自小云南、卧泥沟、葛古县花耳街、槐树里头、桑落村、大王庄 、大柱巷狮子胡同、乌撒卫等地。

关于来自云南的移民,山东省情网上有一篇题为《明朝大移民与山东村落的重构》的文章。其中称,在这些移民当中世代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山东一带发生特大水灾。这场洪水究竟有多大?两目山是个见证。两目山在今平度北部,位于祝沟镇驻地西北7.5公里处,海拔417.4米。这山原叫“两没山”,在那场洪水中,该山一天被淹没了两次,故而得名。滔滔洪水过后 ,满目荒凉,官府从云南强徙大批百姓来开荒。他们被反绑着双手,走啊,走啊,整整走了3年,才来到山东。他们及其后裔走路喜欢背抄手,便是双手被反绑了3年,天长日久成为习惯。

来自云南的移民中,有一部分来自于“小云南”。据村志记载,平度市万家镇大万家万姓就来自镇康县南关万家沟。镇康县位于云南西南部,明朝为镇康州。现在平度境内居民凡称其先祖是明代从云南迁来的,很多就是指“小云南”。不过,另有说法称,这种“小云南”可能在山西境内,为“云中之南”。

曾任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的吴光范在《“小云南”:胶东人的祖籍地》一文中称,云南确有“小云南”的地名,在多处典籍中都有记载。“小云南”就在云南省云南县(今祥云县),部分来自“乌撒卫”,“那种在云南省之外,到别处去找‘小云南’的论点是难以成立的”。

来自于云南的移民主要是因为建立卫所,否则流民不远万里来到平度,可能性微乎其微。岛城著名文史专家侯文程曾称,平度市的云南移民尚无法统计,仅知明初在这一带有大嵩卫、鳌山卫和浮山所设置的许多军屯,其大多集中在平度的南部和东部。据道光《重修平度州志》记载:清代平度曾收并鳌山卫(属即墨市)29屯今分为54屯,收并大嵩卫(属海阳市)7屯今分为11屯,收并浮山所(属青岛市区)16屯今分为22屯。按照明代的军屯制度,每个军人授田50亩,发给耕牛、农具。屯兵可以带家属、子女住在卫所。明代军户是世袭的,一人充军,世代相承,不能脱离军籍。这样被收并到平度卫所的军户就成了平度常住居民。由于大部分军户来自于云南、四川,所以他们就把云南、四川当成了他们的祖籍。实际上,说云南、四川为祖籍并不确切,先祖们只是在云南、四川驻防的军人,其真正原籍应为跟随朱元璋起兵时的安徽、江苏等地。

平度还曾向外地移民

《平度移民考》一文中称,山西移民多数来自山西洪洞县棘林陈家。明灭元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50年间组织8次大规模移民活动。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地区,而洪洞县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目前来看,来自于洪洞的移民很多不是直接迁来,而是先移民到山东省内的其他州县,后来又迁移到平度,也就是说可以算是省内移民。

陶瑞法先生称,新中国成立之后,平度人口迁移主要是因为支援边疆建设而使部分人口向外迁移。另外,上世纪60年代,因谋生、上学、招工、投靠亲友等因素也使一定数量的人口发生自发迁移。据1987年版的《平度县志》记载,1951年10月,平度、平东、平西、平南四县组织一批未婚女青年(人数不详)去新疆参加支边建设。1958年秋,全县4005名青壮年去吉林靖宇县支边建设。1960年前后,全县部分人口前去“闯关东”,外流至东北三省,后来又大部分陆续返回。

另外,根据国务院 、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关于接受安置三峡库区移民的部署,2001年8月21日,平度市曾接受来自重庆忠县干井镇的7个村的库区移民共49户204人 。库区移民安置在张戈庄 、万家、蓼兰、郭庄4镇的15个村庄 。2004年8月6日,平度市又接受重庆开县曲口镇移民17户82人 ,随迁2人。这84名移民被分别安置在了田庄镇东南寨村 、张东村和白埠镇的林家庄村 、南王庄村。

文/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学义[来源:信网 编辑:每皮]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