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23岁小伙脑死亡去世 捐献出器官让9人“重生”

原标题:青岛23岁小伙脑死亡去世 捐献出器官让9人“重生”

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生命接力。近日,23岁青岛小伙杨先生(化名)因为脑瘤转移昏迷不醒,被判定为脑死亡,最终在青大附院去世。随后,父母替他捐出了心脏、双肺、双肾、肝脏以及一对眼角膜,用于救治他人。无私的大爱,让杨先生的生命在另外9人的身体里得以延续。 “他”还在这个世上,并没有真正离去。

父母决定替去世儿子捐献器官

3月初,杨先生突然感到恶心嗜睡,呕吐不止,伴随阵阵头痛。父母立即带他就医,经诊断,杨先生脑干区长出一个8厘米大小的肿瘤,已经牵连脑部神经,情况非常危急。入院后的杨先生昏迷不醒。医院表示,这种疾病挽回生命的几率非常小。

3月20日,杨先生的生命已经即将走到尽头,随时可能脑死亡。这个噩耗让杨先生的父母陷入绝望中,他的母亲刘女士(化名)让亲戚在网上不断查询儿子所患疾病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够找到一丝救治的希望。 “得知这一噩耗时,我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杨先生的父亲表示,当了解到儿子的器官符合捐献条件后,他们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把儿子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献给其他需要救助的人。

3月26日,青大附院医生正式宣布杨先生脑死亡。当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杨先生父母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字并摁上了手印。整个现场默默无声,除了协调员,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话。夫妻二人一直低着头,在拿起笔签字的一刹那,一声叹息。无法想象,当“同意”二字落笔的时候,这个家庭所承受的生命之痛有多重。

“我们之所以决定捐献儿子的器官,是希望他还能有一点东西留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儿子已经走了,但是他的器官能留下来,能鲜活地存在这个世界上,能拯救别人的生命,这一切就值了。”这是杨先生的父母面对至亲离世,最无奈却也是最真诚的想法。

肝脏顺利移植给两名患者

23岁的杨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把大爱留在了人间,他捐赠的心脏、双肺、双肾、肝脏以及一对眼角膜,将让青岛、杭州、上海的9名病人获得“新生”。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蔡金贞介绍,杨先生的疾病虽然损伤大脑,但是对其他器官丝毫不影响,完全符合捐献的条件和要求。 “捐献的器官要经过医院评估,然后录入人体器官捐献登记以及器官分配系统,经过系统将健康的器官第一时间分到全国各地,这是一个盲分的过程,首先要考虑急需的病人,达到器官最大的利用率。 ”蔡金贞告诉记者。最终,通过系统,双肾、肝脏以及一对眼角膜分配到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可以拯救6名患者。

无影灯下,一个生命安然离世。而在另外一间手术室里,等待移植器官的患者,正迎接新生命的到来。生命的接力,在这一刻启动。蔡金贞拿到健康的肝脏之后,立即组织团队进行劈离式肝脏移植手术,也就是把肝脏一分为二,移植到两个受体体内。双肾被分到肾移植科室,一对眼角膜分配到眼科进行手术。

3月27日早上,蔡金贞团队进行劈离式肝移植手术。供体肝脏健康且饱满,最终分别给61岁的患者佟女士以及51岁的患者郑女士使用,代替原有病肝,实现肝脏的完全代替。佟女士是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肝功无法正常进行,多处求医无果。郑女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肝硬化,同时伴有反复消化道出血,半年前腹水、脾大明显,不得不进行换肝。佟女士体重51公斤,分配到900克肝脏进行移植,郑女士50公斤,分配到700克的肝脏。“一分为二劈离式”肝移植手术已经规划好,这让两个人看到希望。

3月27日上午10时45分,蔡金贞团队开始修剪供体肝脏,随即佟女士和郑女士也被全麻送进手术室。左半肝分离好后修剪、整形,在肝脏活性期内,立即移植到佟女士体内,右半肝修剪后立马移植到郑女士体内。蔡金贞团队的医护人员全程待在手术室,整个过程持续10个小时,术中完全无出血。

双肾和角膜也成功移植

“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生命的礼物’弥足珍贵,我们医务人员有责任通过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和接力奋斗,让捐献者的大爱更好延续。”就在同一天,青大附院肾移植科室也成功将双肾分别移植到两名年轻小伙体内。 25岁的济宁小伙,年纪轻轻就患上了尿毒症。另一个受捐者是来自东营的33岁尿毒症患者。青大附院肾移植主任董震介绍,年轻患者换肾,受益期更长,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日后的生活质量。 “我们拿到供体的肾脏后,当天就进行了手术,肾的质量也非常好,患者很受益。”董震介绍。同时在青大附院眼科,主任赵桂秋带领团队利用供体的一对角膜成功为两名年轻的患者顺利移植,两名患者经过黑暗世界的无奈和折磨,最终重见光明。

一例成功的器官捐献可以拯救7个人的生命,使两名病人重见光明,惠及9个家庭。在生命的尽头,还能用自己的余热去温暖需要帮助的人,是使生命延续、遗爱人间的伟大举动。

链接 >>

早报“天使”报道推动捐献事业

杨先生捐献的器官,让9名陷入绝望的患者获得重生的希望,让人感动。从2011年首例器官捐献者俞杨开始,到目前已有1000多位捐献者在青岛实现了器官捐献,献出了大爱,让数千名患者获得重生的希望。每一位捐献者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近10年来,青岛早报陆续报道了近百位捐献者的故事,希望用爱的力量去感染身边的人,一起奉献,一起担当。很多捐献者的故事感动了青岛,感动了全国,甚至感动了世界。

2018年6月21日,青岛4岁半的女孩九月飞去了天堂,她留下了两只肾脏、肝脏和一对眼角膜共5份“生命礼物”,让5个家庭迎来重生的希望。 “她就是被派来人间的小天使,完成了挽救他人的使命,回天堂了。 ”九月的妈妈这样安慰自己。九月去世后几个小时,青岛早报官方微信公众号首发推送了《记住这个天使!今天,一位青岛4岁女童因病离世,她捐献器官救5人》,将九月的感人故事讲述给读者,青岛这个爱心小天使和她家人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传向世界,让亿万网友为之感动泪奔。九月捐献器官的壮举,推动了“器官捐献”这一人们在此前并不熟悉的公益事业发展。九月的妈妈马嘉卉是一位“90后”,她开明豁达的性格同样感染着大家,她在绝望时想到同处绝望中的其他家庭,并且在此后的日子里勇敢站出来,面对公众普及器官捐献事业,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妈妈。

从2018年6月以来,青岛市先后涌现出了九月、和和、小北3位爱心小天使,在生命的最后捐献器官挽救他人。他们的故事均通过青岛早报首发报道,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进行了转载编发,全国乃至世界数亿网友为之动容。他们的家庭,也获得了更多人的祝福,如今,九月、和和的家庭中,都已经迎来了新的生命。4年来,青岛早报持续关注着天使故事的进展,不断报道推动“器官捐献”这一延续生命、挽救他人的社会公益事业。

在青岛早报和青岛市红十字会的策划报道推动中,两年多来,“九月天使”标识获得国家公益商标注册审批,成为青岛继“微尘”之后的又一个公益品牌;宣传捐献知识和收集捐献意愿的“器官捐献爱心岗”在青岛市各大医院启用,青岛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每天去爱心岗服务,向公众普及捐献知识;雕塑艺术家受九月故事的感动,创作了“九月天使”公益雕塑,化身城市文明符号的“九月天使雕塑”矗立在了青岛市雕塑园面朝大海的位置,青岛市雕塑展览馆的工作人员也成立了“大爱有声”志愿宣讲团,在“九月天使雕塑”前义务讲解九月故事,普及器官捐献知识;青岛演艺集团等单位筹拍的微电影《美丽的九月》,真实还原了九月捐献的故事,已获得了包括亚洲微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在内的10多个奖项……

2020年11月,在杭州市举办“生命接力·救在身边”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十周年宣传活动中,青岛早报记者受邀在“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暨宣传策划工作研讨会”上再次讲述了青岛早报“天使”系列报道的台前幕后,以及青岛在器官捐献宣传策划等方面的经验成果,获得了全国各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工作者的点赞。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负责人评价,青岛九月天使典型的宣传和策划非常好,各环节完整,为器官捐献工作的普及起了带动作用,更好地传播了人体器官捐献理念和知识,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支持人体器官捐献的良好氛围,推动树立器官捐献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徐小钦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3/30 07:38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亚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