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平度市78岁老党员义务守墓62载 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原标题:78岁老党员义务守墓62载

清明前夕,平度市仁兆镇粮埠村老党员代希光与儿子代吉奎来到村西无名烈士墓,清理墓前杂草,为烈士纪念碑描红,献上三束鲜花。这已是代希光老人连续守护烈士墓第62个年头。

两位烈士长眠大沽河畔

代希光出生于1944年,从小就听父辈们讲述无名烈士的战斗故事,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深深印记在心里,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和大人们、学校师生一起为无名烈士扫墓。代希光所在村庄是胶东有名的河里套革命根据地,位于平度市仁兆镇,地处平度、莱西、即墨三市交界,1941年5月,南海地委党政军机关,由祝沟大王头村南迁河里套的马军寨、粮戈庄一带,开辟了河里套红色根据地。

根据地建立不久,中共莱西南工委、行署,中共平南县工委、行署,中共南海地委等党政机关先后驻进这里,成了中共胶东区委控制青岛,联结鲁中南,发展南海地区抗日斗争之要地。抗战时期,河里套抗日根据地先后组建了八个民兵联防,开展游击战、地雷战、麻雀战,打得敌人闻风丧胆,使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民兵李茂香、李太楷、葛金昆三人曾出席胶东区民兵英模大会,每人奖励步枪一支,子弹50发,手榴弹四枚,并受到许世友司令员的亲切接见。

1947年,华野十三纵一一二团在莱西县张官寨与国民党部队发生激战,该团某连连长和指导员身负重伤,被河里套联防民兵救回粮戈庄,因失血过多,不幸牺牲,籍贯、姓名不详,河里套党组织把两位烈士安葬在粮戈庄村西大沽河北岸。

连续62年为烈士守墓

当年,代希光的父亲参与了烈士遗体的安葬,烈士安葬没有选择老百姓的庄稼地,而是安葬在大沽河右岸一块开阔地。父亲告诉代希光:“革命烈士活着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牺牲了安葬在大沽河旁,我们要好好纪念他们,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 ”

自1960年初中毕业后,代希光就每年清明节、春节为烈士扫墓,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这样代希光每年春节、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三次固定扫墓,其余时间基本每天都会到烈士墓这里看看,有杂草清除一下,为烈士墓松树浇浇水,擦拭烈士墓碑灰土。这一坚持,就延续了62年。

劳动之余,代希光经常为外地参观学习人员讲述革命故事,特别是对青少年更是讲解得生动形象,教育青少年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把对先烈的敬仰与追思转化为工作、学习的动力,传承红色基因,不负韶华,砥砺前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建设美丽富强和谐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青山埋忠骨,凛然天地间。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代希光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建议修缮烈士墓,开辟红色教育基地。弘扬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开展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019年4月,仁兆镇党委政府对烈士墓进行修缮,立碑铭记,并在粮埠社区建立了河里套抗日战争展室,通过展板和大量抗战时期的武器等实物,再现了河里套民兵联防开展游击战、地雷战、麻雀战的光辉历史,成为平度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同时,把通往烈士墓的道路进行了硬化,栽植了风景树,方便了外地来瞻仰烈士墓的人员。此后,每年来这里瞻仰学习的党员、医护工作者、学校师生、党政机关等络绎不绝,人们致垂首之哀思、燃缅怀之心香,感受先烈英魂之中蕴藏的精神之力和信仰之光。

不忘历史,不忘先烈,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老党员代希光坚持守护烈士墓62年,表达了对烈士的感恩情怀。自去年开始,每次都带着儿子代吉奎去为烈士扫墓,他说:“我年纪大了,让儿子一块来扫墓,把这份义务传承下去。”现在粮埠村村民都把感恩烈士落实到行动中,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正因为有他们的守护,才有更多的人从中获得心灵滋养。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马丙政 通讯员 崔汝平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椰子]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4/01 14:55
· 来源 ·
青岛晚报
· 责编 ·
椰子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