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乡村游不断升温

原标题:保供给抓示范强产业,交出乡村振兴“青岛答卷”

六月的青岛,“热度”攀升,乡村尤甚——田间,麦浪滚滚,冬小麦进入集中收获期,农人加紧收割;乡间,乡村游不断升温,周末节假日游人如织,成为乡村假日经济的一大亮点。

这些火热的乡村场景,是青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生动写照。

青岛是经济大市,也是农业大市。通过提升农业综合实力、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发展强村富民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重点工作,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当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

一幅壮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以稳产保供为基础,夯实“根本”

农人不知热,田间收获忙。

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的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小麦基地内,麦浪飘香、马达轰鸣,农机手们驾驶小麦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黄色的麦田里来回穿梭,一簇簇成熟的麦穗顺着传送带进入收割机仓,小麦收割、麦穗脱粒、灭茬还田、深松整地、机收减损等作业环节一气呵成。

“今年夏收进入关键时刻,再不抓紧,就真的‘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了。”驾驶收割机的青岛勤耕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永战来不及多说,便和农机手分别驾驶联合收割机“冲”入麦田,仅用时十分钟,金灿灿的麦田就被剃了个“板寸”。

6月9日,青岛小麦自西南向东北、由零星收获转向集中收获,农机农艺协奏、信息技术赋能,奏响“三夏”丰产丰收曲。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今年,青岛市全面推广优质良种、配方施肥、适期早播、科学管理等小麦保优丰产技术,加之小麦生长期间温光条件适宜、降水及时有效、麦田管理到位等因素共同发力,全市夏粮有望再获丰收,预计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总产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夯实“根本”,青岛全力保障。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018年以来,市级财政累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7亿元,精准及时发放中央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2亿元,统筹资金25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并于2022年起将高标准农田亩均建设标准由1500元提高至1950元,有力保障种粮农民收益。

夯实“根本”,青岛不断探索打法。青岛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集成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等绿色增粮方式,全力打造集高产创建、快速烘干、仓储物流、加工销售、数字应用、成果展示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粮食生产综合示范样板,凸显了青岛思路和青岛作为。

既要装满“粮仓”,也要丰富“餐桌”。青岛深化科技增产、品牌增值、融合增效,促动高效率生产、高品质供给、高水平保障,全力打造种类更丰、品质更优、保障更强的“大食物观”支撑体系。

近年来,青岛市形成年产粮食300万吨以上、蔬菜600万吨以上、果品100万吨以上、肉蛋奶100万吨以上、水产品100万吨左右的“36111”稳产保供体系,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第一名,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位全国第六,农产品出口额稳定在400亿元左右,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以片区为突破点,做优“示范窗口”

如何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政治任务在青岛落地?青岛提出以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突破点,立足打造样板、探索路径、全国一流的目标定位,从点上突破,以点带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去年,青岛确定了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每个片区覆盖6个左右的村庄,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形象、三年大变样”的要求,集聚资源要素,用3年时间,打造10个产业兴、组织强、环境美、治理优、要素活、生活富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力争建成3-5个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力的示范片区,带动建设36个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探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实践路径。

一年多的时间里,示范片区建设已初见成效。

要素集聚。示范片区建设坚持大投入大变化,整合优化资金、土地等要素向示范片区集聚。市级财政对每个示范片区平均投入1亿元,区市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不低于1:2。为每个市级片区安排50亩建设用地指标,并根据项目需求,“一事一议”增加建设用地指标。

系统推进。示范片区建设既重“面子”、更重“里子”,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五个振兴”共同体和共同富裕先行区。

全程赛马。示范片区不搞“一评定终身”,不搞平均主义,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评估,打分排名通报,大变化大奖补、小变化小奖补、不变化不奖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加压奋进、进位争先的工作机制。

到青岛的各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转一转,就可以深切感受到青岛打造建设示范片区不求千村一面、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乡村特色的思路,各片区在“各美其美”中实现“美美与共”。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深挖“山海村落”自然优势,形成以山水资源为特色本底,以乡旅观光、健康养生、美食度假为主题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平度市大泽山镇印象大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围绕“绿色葡萄经济践行两山理论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建设目标,构建“葡韵大泽·世外萄源”IP,打造“生态休闲之谷”“葡萄硅谷”;莱西市水集街道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依托产芝湖新村“山、水、林、田、乡”的优质生态空间格局和多元文化汇聚的场地特征,锁定“耕读”主线,形成农业、旅游、生态融合发展格局……青岛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正依据各自特色形成发展路径,发力“五个振兴”。

乡村是中国的根。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就业创业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孟夏时节,平度市崔家集镇和平村里绿意盎然、花团锦簇,清风拂过,月季蔷薇的阵阵清香弥漫全村,令人心旷神怡。但就在几个月前,村庄主街道两侧还处处是村民的“圈占地”,杂乱堆放着废旧物品,荒草杂生。“我们村委挨家挨户做工作,清除了所有私圈乱占问题,又出资购买大约两万棵花苗和冬青,引导村民栽植在房前、路旁,共同美化绿化居住环境。”村庄党支部书记王希伯介绍。

青岛正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从改变农村环境开始,逐步实现乡村治理格局深层重构。

因此,在抓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同时,青岛坚持“点片面”联动推进乡村建设。“点”上,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每年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面”上,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对涉农镇街实行一月一暗访、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评估结果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对排名后十名且低于80分的镇街,镇街书记到全市现场会上作表态发言,倒逼工作落地落实。

“摸不到规律”的抽查暗访、“毫不客气”的公开排名、“让人紧张”的约谈……这些举措看似“不留情面”,却是为了彻底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这场“硬仗”。

如今,这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青岛已建成6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2万户美丽庭院,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99%。

以乡村产业为着力点,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青岛把产业发展作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切入点,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坚持用大项目带动产业大升级。

总投资18亿美元的益海嘉里(青岛)食品工业园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最大的外资项目。4月17日,该项目迎来重要节点——工业园一期开园、二期开工,首批古法小榨花生油正式下线。据悉,待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带动形成年产值500亿元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5月27日,继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后,全球首批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2-1号”“国信2-2号”在青岛建造签约,将进一步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和向深海远洋挺进,以规模效应实现养殖工船为代表的深远海养殖跨越式发展。

这些都是青岛以农业大项目发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场景。今年,青岛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对新签约的57个过亿元农业项目挂图作战,如今48个已开工建设。

同时,青岛瞄准现代种业、数字农业和预制菜等农业发展新风口,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日前,全国首个种业领域财政股权投资资金——“种子金”在青岛实现首笔投出,在全国开创了财政资金以“拨改投”赋能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这是青岛在种业方面创新的路数打法。良种繁育任重道远,一个新品种的诞生,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期间,不仅是对科技实力的考验,对于种业企业来说,新品种研发还需要大量持续资金投入。打好“种业翻身仗”,离不开资金的注入,更需要一整套针对种业企业发展的扶持、培优“组合拳”。

于是,“种子金”应运而生。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属国有企业财通集团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委托财通集团下属的专业化投资和基金管理机构青岛市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具体运营,利用财政资金股权投资种业企业,对企业纾困帮扶、营商环境优化、产业健康发展等均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首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中,青岛市有9家入选,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这次青岛开先河,政府“背书”种业潜力股,将有力推动种业企业做优做强。

数字浪潮为农业迭代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青岛抓住机遇,推动实现数字农业强农。建设青岛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打造精准化监管、便捷化服务的数字化平台,目前已建成质量监管、动物防疫等监管平台,初步实现“一图知家底、一网管全市”。支持企业打造数字农业场景,凯盛浩丰数字农业示范园成功创建国家级数字农业应用基地,凯盛浩丰公司已在11个省建设数字农业产业园。

预制菜是当下农业发展的新风口。今年,青岛在出台《青岛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基础上,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承办行业高规格会议,可见行业内企业、专业人士对青岛预制菜全产业链发展的认可。

青岛正在冲刺预制菜发展的阶段目标——通过内组外引,打造15家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型预制菜龙头企业;到2024年,基本建立科技含量高、生产加工能力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突出、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预制菜产业体系,全市规模以上预制菜产业市场主体达到100家,全产业链规模突破1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瞄准海洋优势,致力打造海洋型、标准化预制菜品。构建标准化预制菜生态圈,强化预制菜加工企业与餐饮企业、销售终端、电商平台及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制定质量管理、产品分类、评价指南等相关标准,支持组建预制菜标准化研究院,建立“从产地到餐桌”全过程标准化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戴慧慧]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06/11 08:07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