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自2023年起 将每年的7月26日设立为“青岛工匠日”

原标题: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青岛工匠日”的决定

1952年7月26日,新中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徐徐驶出青岛四方机厂南大门,顺利驶入胶济铁路试行轨道。这一台名为“八一号”的蒸汽机车成功试制,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蒸汽机车的历史,揭开了中国机车工业史上新的一页。

7月26日,也成为青岛制造历史上不能忘却的一天。

71年后,这一天被赋予新的含义——6月29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青岛工匠日”的决定。决定自2023年起,将每年的7月26日设立为“青岛工匠日”。

“匠心”传承

制造业名城“星”光熠熠

“我们产业工人、技术技能人才遇上了一个好时代、赶上了一个新时代!”听到设立“青岛工匠日”的消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职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管益辉高兴地告诉记者。“设立工匠日,是青岛对工匠、对高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也让我们产业工人更真切地感受到青岛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下大力气,见真功夫的信心与决心,在青岛,我们产业工人、技术技能人才只要有本领,就能有舞台、有奔头。”

青岛是中国实体经济大市、制造业名城,制造业一直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兴市之源。青岛的工业门类更是涵盖了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并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孕育了青啤、海尔、海信、双星、澳柯玛“五朵金花”,以及中车青岛四方股份、青特集团等一系列驰名中外的“青岛品牌”。这些产业“家底”决定了这座城市发展离不开各条战线上能工巧匠的精耕细作。

细数青岛的建设史、发展史,是200余万产业工人队伍聚力奋斗史,更是一批批“劳模工匠”的荣耀史。

中国高铁疾驰向前,背后有他在守护安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磨工宁允展在0.05毫米的空间里追求完美,细琢高铁“脚踝”,在研磨锤炼中精益求精,屡出绝招神技。

在“超级工程”崛起处,用汗水和巅峰技术,挺起了民族自信的脊梁。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总技师管延安用一把扳手、60多万颗螺丝、零失误,双手拧出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滴水不漏”的奇迹。

在世界吉尼斯挑战舞台,驾驶装载机以60秒内成功开启30个啤酒瓶瓶盖的“绝活”技惊四座。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港分公司内燃港机装卸机械特级技师郭凯先后22次打破铁矿石卸船效率世界纪录,成为港口装载机大王。

还有“金牌工人”许振超,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速度”的郭锐,高铁“工人教授”周勇,桥吊上的“大工匠”郭磊,“动车医生”刘波,“中华第一尺”阙卫平……据不完全统计,青岛拥有“大国工匠”3人,获得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技能大奖”的6位。除此之外,青岛还拥有“全国技术能手”138人、“齐鲁大工匠”5人、“齐鲁工匠”25人、省级技能领军人才237人。

在青岛,高技能人才达到58.15万余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4.99%,呈现出繁星满天、群星璀璨的景象。

致敬“工匠”

让他们有“面子”更有“里子”

“工匠”是千千万万一线工人的佼佼者,他们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联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

助匠心传承,向工匠致敬,国内早已有多所城市设立城市“工匠日”。

2019年,杭州将钱塘江大桥建成日——9月26日设立为杭州“工匠日”,这也成为全国首个工匠日。

2022年,苏州、柳州、无锡分别将每年的4月28日、4月26日、4月27日定为“苏州工匠日”“柳州工匠日”“无锡工匠日”。今年,扬州将每年的5月9日定为“扬州工匠日”。

纵览这些城市,都以制造业、工业而兴,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工人充满渴求,并十分尊崇工匠精神。青岛同样如此。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双试点城市,青岛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将“岛城工匠”培育计划列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上升为全市战略,无不彰显着青岛对工人阶级“主力军”的重视。

政治地位和荣誉表彰能够最直接地体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主流的认同,青岛着力畅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逐步提高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工匠人才比例,全市3名党的二十大代表中,2名为工匠型技能人才,占比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全市95%以上的工匠、80%以上的劳动模范、60%以上的五一劳动奖章从产业工人队伍中产生。

除此之外,青岛更注重让劳模工匠在生活细节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开通机场、火车站、长途站等劳模VIP通道,协同区市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享受景区旅游免费政策;全国首创劳模工匠服务区块链系统,实现全市劳模工匠信息线上管理,妥善解决劳模津贴待遇落实、身份认证等历史遗留问题1200余件次。同时,发布《青岛市关于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从奖励激励体系、工作支撑平台、收入分配改革、顶层制度设计、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15条具体意见,尤其是明确要按照“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贡献大者多得”的分配原则,支持工匠人才凭借技能提高经济收入。让各级先模工匠有“面子”更有“里子”。

持续发力

让更多人由“工”向“匠”跃升

为了培育更多技能人才,让更多产业工人实现由“工”向“匠”的跃升,青岛先后出台《关于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等40余项涉及人才培育、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利好政策措施,为打造“工匠之城”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

聚焦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和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全市年均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3000余项,带动岗位练兵160余万人次,24条产业链覆盖率达90%以上。2022年,1600多家企业参与劳动竞赛,推动完成投资总额1642亿元,实现提质增效7个多亿,产生全国性比赛一等奖20个、省级比赛奖项176个。

在全省率先开展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试点、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试点,全力推进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试点,创新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深入推行“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八级工制度,大胆将资源、政策、待遇向创新型人才倾斜,设立市级职工创新特等奖50万元,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2万元奖励,推动劳模、工匠等先模选树向创新型技术工人倾斜,省、市创新大赛一等奖以上奖项第一完成人优先参评市级以上工匠。

工匠的成长源自个人的拼搏奋斗,也离不开组织的关怀培育和广阔的发展平台。截至目前,青岛共有国家级技能人才工作平台19个,其中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3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建成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2000余个,带动全市各级培育工匠人才8000余人,年均涌现应用型职工创新成果5000余项,产改以来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逾30亿元。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任晓萌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戴慧慧]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06/30 07:54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