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多数配资端口或即将关闭 外部接入有望10月重启

2015-09-21 08:19:22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亚麦

\

存量配资清理正在接近尾声。据记者了解,不少券商都将清理的进度提前了,部分已经在18日收盘后锁定买入权限,亦有券商将在9月25日之后将外部端口断开。提前清理也可以避免最后几天的扎堆效应。清理完成之后是重建,加强监管,在合规要求下重新接入外部端口,目前政策信息仍不明朗。

目前业内大多预判,如果多数券商已接入的违规外部端口能够在9月内得到清理完成,外部端口的申报评估,则有望在10月份迎来重启。

在业内人士看来,6月中旬以来遭遇叫停的外部端口接入业务迎来重启后,也将有利于将更多的增量资金向A股引流。

6起配资案罚没1.51亿

配资清理仍在持续,与之相关的追责举措也一同到来。

证监会发言人邓舸9月18日宣布,证监会对涉嫌从事的非法经营证券的5家配资公司和1名自然人处以行政处罚。

据邓舸透露,前述五家公司分别为湖北福诚澜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南京致臻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浙江丰范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臣乾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杭州米云科技有限公司及自然人黄辰爽。

除口头处罚外,上述配资活动亦遭到了来自证监会的真金白银的罚没;据记者统计,6起案件合计罚没款项将不少于1.51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配资公司首度受罚,意味着场外配资清理的监管震慑力正在增强。“之前只是软件商和券商,现在配资公司也受罚了,这说明证监系统针对配资的执法范围正在扩大。”一位早期参与配资系统设计人士指出,“但实际上,配资公司的数量非常之多,但因为执法成本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配资公司进行处罚,这对执法震慑力的提高也有一定意义。”

事实上,证监会也表示,对于前述非法从事证券业务的情况,一经查实,将“坚决严厉打击”;在前述系统设计人士看来,这或意味着,监管层仍不会停止对潜在的配资活动开展的摸底与处罚。

大部分端口或一周内关闭

配资机构受到追责的同时,在存量配资的清理环节,监管部门与券商似乎也并未松懈。

据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上月底下达的一份配资清理通知显示,除两家规模在300亿元以上的券商外,不少于2000亿元规模的违法配资规模需要于9月30日前完成清理。

但有券商人士向记者透露,前述时间表只是监管层要求各家完成清理时限的“底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券商都将时间表进行了前移。

事实上,多数券商的清理方式分为两步,一是关闭配资账户外部端口的买入权限,做到只许卖、不许买;二是彻底关停存量外部端口系统,其账户查询、转账、卖出等全部功能将被锁死。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来,多家券商叫停外部端口买入权限的时间是9月18日,而彻底断开外部端口链接的时间则落在了9月25日;这也意味着,绝大部分的违规外部端口将在未来的一周以内悉数关闭。“我们的计划是这周末关闭买入权限,下一个周末关闭端口。”华北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负责人坦言,“关闭端口后,账户就只能用券商自己的系统交易了。”

相比之下,也有券商在清理节奏上更加迅速。例如,广发证券在发给中融信托的告知函中就透露,其将在9月18日收市后暂停外部接入信息系统权限。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证监会对于配资清理标准的进一步诠释,也提高了券商主动清理配资端口的效率;9月17日晚,证监会表示,场外配资清理不可“一断了之”,可采取变更端口、非交易过户等方式进行证券资产与账户的存续。 (21世纪)

外部接入重启或迎增量资金

多数券商之所以对清理违规外部端口积极配合,其原因除满足监管层的清理要求外,还与其为未来尽早恢复外部接入信息系统业务进行合规准备有关。

据记者了解,目前业内大多预判,如果多数券商已接入的违规外部端口能够在9月内得到清理完成,外部端口的申报评估,则有望在10月份迎来重启;而目前,部分券商恰恰在一边加快配资清理,另一边已在对外部端口业务的重启着手进行着准备。“我们听说的是9月底、10月初的时候可能会重启。”江苏地区一券商机构部经理表示,“所以所有的项目和合同都在进行前期的准备,现在也是等监管层的放行,到时希望能够将这些项目正常推进。”“理论上说,只有把原来的配资等违法接口问题清理干净了,才能去申请评估认证新的第三方端口。”广东一家券商人士也表示,“所以我们也在抓紧清理有问题的存量账户。”

事实上,新增外部端口接入于今年6月中旬被叫停以来,被拦在A股门外的,除违规配资资金外,还包括通过外部端口开展各类策略交易的正常资金;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该业务重启后,相应的资金也有望得到解放,并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外部端口的业务重启后,潜在的策略资金也会返回A股,即便没有了配资盘,这部分仍然会成为增量资金,并推动市场活跃。”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还没有收到接口重启的消息,但最终还是取决于监管层如何判定外部端口的合规性。”

保监会:混业经营风险传递不容小视

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正在向综合化经营转变,将业务触角延伸至非保险领域,这为险企风控带来更大难度。日前,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强调,混业经营的风险传递不容小视。“混业经营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但也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不同行业风险之间的关联度更加紧密,一个公司的风险很可能会传递给其他公司,一个行业的风险也可能传递给其他行业,而且这种风险往往具有传递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陈文辉表示,保险机构除了与其他金融行业存在混业经营风险外,与互联网和健康养老等实体经济也存在上述风险。

据了解,保险业正在进军混业经营时代,与银行、基金、信托等金融领域互相融合,同时还向实体经营扩张,如不断向地产、健康、医疗等领域发展,风险相关性不断增强。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已有10家保险集团的业务规模和总资产占行业近70%,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些保险集团已经或正在争取拥有金融全牌照。除混业经营存在风险外,融入互联网之后,保险业的风险正在不断显现。据介绍,移动互联网和App微客服等营销渠道的拓展、大数据技术带来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创新、互联网共享经济理念引起全社会对互助保险的关注,而陈文辉指出,保险业还存在着应急处置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灾备建设进度和分布不均衡等风险隐患,以及线上线下服务不匹配等问题,互联网保险风控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京商)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