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反弹只是 “一日游”,却并没有浇灭上市公司们不减持甚至增持的热情。昨日公告显示,鸿利光电、风神股份等上市公司纷纷加入“护盘”队伍,其第一大股东及控股股东承诺不减持来提振市场信心。对此,业内分析认为,近期市场刮起的增持不减持风潮是产业资本的自救行为,其背后可能是上市公司现金流充裕或者股价跌幅巨大减持无意义等因素。目前来看,市场对于这种行为的反应较平静,建议投资者关注近期增持比例较大的上市公司。
百余家公司开始护盘
鸿利光电昨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董事长李国平承诺自2016年1月15日至2017年1月15日不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包括承诺期间因送股、公积金转增股本等权益分派产生的股份。同时,风神股份也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承诺自2016年1月15日起6个月内不减持所持公司股份。
自元旦至1月15日午间,上市公司累计发布大股东、董监高不减持承诺公告137份,涉及128家公司。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成维稳主力。从市值看,不减持承诺发布时,50%的公司市值低于100亿,其中50-100亿占比37%。500亿以上的公司有5家,分别为紫金矿业、康美药业、洋河股份、上海莱士、比亚迪。从承诺期限来看,明确承诺半年内不减持的公司为88家,1年内不减持的28家。这意味着近7成公司不减持承诺在7月集中到期。另外,部分公司虽然出具了承诺,但承诺期较为模糊,天科股份、风神股份、安迪苏表述为“近期不减持”。
上市青企加入护盘阵营
上市青企也加入到这次不减持甚至增持的行列中。作为创业板第一股的特锐德自然不会缺席。特锐德1月14日午间公告称,针对近期股票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和系统性风险,同时基于对公司业务态势和持续发展前景的信心,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于德翔承诺,自2016年1月15日起6个月内不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票,若违反上述承诺,减持股份所得全部归公司所有。公告还显示,2016年1月,公司积极实施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拟通过二级市场购买方式实施,总金额不超过2亿元。
相比之下,恒顺众昇诚意更足。公司1月14日公告称,基于对本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现有股票价值的合理判断,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贾全臣计划自1月14日起12个月内增持不低于公司总股本0.1%不超过2%的股份,即不低于76.6525万股,不超过1533.05万股。贾全臣和多名高管还同时作出不减持承诺,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增强投资者信心。贾全臣、贾晓钰、贾玉兰、王天文、严冬梅、莫柏欣、刘涛多名公司高管承诺,自2016年1月14日起六个月内不减持本人直接、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包括承诺期间通过二级市场或以符合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方式增持的公司股份,若违反上述承诺,减持股份所得全部归公司所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恒顺众昇得到股东的增持。其公告称,公司股东青岛城投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增持公司股票10791759股,占总股本的1.41%。而且城投金控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公司股份的可能。
天华院则公告称,自2016年1月15日起6个月内,中国化工科学研究院不减持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赛轮金宇1月16日则发布公告称,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延万华于2016年1月15日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买入300,000股,占总股本0.029%。董事、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宋军先生配偶赵冬梅于2016年1月15日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买入120,700股,占总股本0.012%。
关注增持力度大的个股
自去年六月份以来,增持、不减持、回购股票成为上市公司自救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去年7月份,先后有十几家上市青企参与增持、不减持,如今,历史似乎又重新上演。
“目前更多的上市企业选择不减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市场、稳定股价。”东北证券青岛营业部投顾陈建林表示,虽然大家不减持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其背后的原因却是不同的。有的上市公司是因为现金流充沛,或者有更好的融资渠道,甚至是减持后的资金没有好投向,所以才选择此时承诺不减持;也有的企业是因为连续暴跌后股价已经过低,此时减持没有意义,不如选择不减持甚至增持。总体来说,不减持传递的信心远不及增持。不减持承诺并非意味公司股价安全。相对而言,具备业绩支撑、估值合理的公司更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
一创证券南京路营业部投顾牟丰提醒投资者说,经过去年下半年的股灾,市场对于上市公司增持、不减持已经“审美疲劳”,所以这些公告近日出炉对股市的影响非常有限,后市即使有再多类似公告出炉,也很难对股价有大刺激。“尤其一些公司的增持力度很小,只是做做样子,这样的增持没意义,投资者需要仔细甄别。”牟丰表示,有力度的增持加估值合理的股票值得投资者关注。 记者 王婷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