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修补缝合构筑青岛交通体系 打造水岸慢行示范区

2017-04-21 08:23:54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修补缝合,打造立体式交通

\
\

过去的大港以工业货港功能为主,依赖货运铁路对外联络,逐渐成为与城市隔离的飞地。如今,地处湾区经济中心节点,与环湾都市圈紧邻的大港亟待蝶变。构建铁、海、陆、空多层次的立体交通体系,犹如打通了大港的“任督二脉”,给其华丽变身平添了不少底气。

正如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所说,大港转型有助于重构青岛后海的城市功能和城市生态。打造立体式交通不仅激活了大港,还增强了青岛的人文因素和创新活力。

修补缝合建立快速连接

大港内部道路整体呈“树枝状”布局,路网结构性差,道路走向受码头布局和货场分布影响较大,总体布局呈 “一环八放射”状,与各码头紧密相连,提供铁路货运支持,货运作业主要以集装箱、散杂货和粮食运输为主。区域向东受到胶济铁路及青岛站车辆整备所阻隔,下穿铁路桥洞共7处,但仅有普集路下穿铁路通道净高为4.4米,满足旅游大巴通行要求,其余道路下穿铁路净高均在3.5米以下;区域向北受到海泊河阻隔。

“青岛国际邮轮港城拥有国际级港湾资源的禀赋。青岛国际邮轮港城将是邮轮消费的根据地,邮轮港城建好后,如何把1公里半径内的消费资源释放,直接取决于大港和主城区的便捷交通以及滨海城市公共功能的升级。”朱荣远认为,建立快速连接,是大港转型的必然所在。根据大港区位特点,应按照“城市缝合、区域组织”的原则组织城市道路的缝接:结合现有条件及未来改造的可能性,设置道路缝合节点;以瑞昌路、山东路、胶宁高架为边界组织区域集散。

为了将邮轮港城区域和城市的主要组团、机场、火车站等建立快速连接,大港内原来“一环八放射”的交通网将被“双环七放射”交通网所替代。“双环”即港湾大道和外围快速;“七放射”即港1路、港2路、港3路、长春路、昌乐路、普集路、陵县支路。次干路、支路等稳静化道路按照“窄路密网”的规划理念布局。

构筑综合交通系统

转型后的大港将是青岛重要的公共中心之一,对标纽约、伦敦、香港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著名商务区 ,其通勤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均达到5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其中,轨道交通承担主导作用,约占全方式的40%。

建成后的青岛国际邮轮港城交通出行总量大,强度高,以到发交通为主要构成的交通需求强度远高于其它城市区域;邮轮港城土地利用在用地功能、开发强度等方面别于常规的特点,也决定了其交通需求同一般城市区域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打造从“隔离”到立体化、多连接、人本、公共、绿色导向的综合交通系统是青岛国际邮轮港城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想。

依据这一构想,邮轮港城将通过增加湾区城际快速连接,增加城市公共中心连接,增加内部站点覆盖服务建立快速轨道交通支撑:将在拥有2号线地铁的基础上,引入5号线和11号线,在邮轮港城区域内设置5至6个地铁站点,实现区域地铁交通全覆盖;改造货运编组站为大港火车站,形成大港联动湾区的高端快速城际枢纽。另外,在具有高强度机动车交通的同时,扩大和提升慢行交通的需求规模和品质;打造海上、陆路、空中、地下等现代化交通工具,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流动体验。

“面对邮轮港城交通的复杂性,我们将有针对性地对邮轮港城内的道路空间,如步行空间、自行车空间、公交车空间、机动车空间等按照道路交通需求进行定制。”青岛国际邮轮港管理局土地规划建设部负责人高宗仁介绍,经考量区域功能和适用人群,将在6号码头和商务区设置停机坪做应急需求;针对港内资源设置港湾游览路线,提供海上的士服务;扩展衍生旅游,开发邮轮港城至灵山岛、浮山湾等航线,提供海上巴士服务。

打造现代水岸慢行示范区

“规划还提出了建设地下环路,主要是想将地面交通转移到地下,把地面更多的让给行人。”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总规划师张若冰认为,人车立体分流是现代水岸慢行区得以实现的关键。根据规划,邮轮港城将地面留给行人和游客,形成3级生活网络+滨海旅游带+休闲绿带慢行系统,打造慢行示范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实现中心区人车立体分流,建设6公里长的环路,快速疏解车流,港区内部可直达区外。

夜景流光、花漾街区、慢行绿廊……青岛国际邮轮港城华丽的转身,还给市民的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富有情调的现代水岸慢行区。“我们从规划层面提出建设慢行系统的设想,期待通过后期的设计分享实现设计场所的升华,把邮轮港城打造成一个集休闲、运动、观光于一体的‘天然氧吧’。”张若冰说。

邮轮港城的慢行交通要素主要有城市功能区、城市绿地资源、滨海资源,结合不同慢行要素的慢行交通需求,城市滨海岸线将打造独立的滨海连续慢行道,城市绿地将打造慢行专用道。根据规划,邮轮港城将形成三级慢行步道交叉的网络体系:一级慢行步道承担区域主要慢行,长度为13公里;二级慢行步道承担区域内外衔接慢行,长度为11公里;三级慢行则为组团片区服务。围绕区域主要出入通道,交通枢纽处将会设置28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每处租赁点设置车辆30—50辆,承担接驳旅游休闲功能。

除此之外,由旅游小火车为主打造的特色交通体验网络也是慢行系统中的一大亮点。旅游小火车利用原有铁路线改造而成,起点为邮轮母港客运中心,终点为霞光公园,长度约为6公里,共设置15站;两侧设绿道及人行系统,形成旅游小火车+慢行+景观绿化的开放空间。“这条体验线路将会把大港历史性和时代性景观节点进行串联,将会是大港一条最人文、最滨海、最现代的体验线。”高宗仁说。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