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7青岛科技奖颁奖 五大新兴产业项目占66项

2018-06-27 08:48:31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2017青岛科技奖颁奖 五大新兴产业项目占66项

\
制图/于娟

6月26日,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大会对2017年度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和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江汀,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人员颁奖。本次奖励大会全市共有145个项目(个人)获奖,分别为自然科学奖8项、技术发明奖9项、科技进步奖126项、国际合作奖2人。

现代海洋领域14个项目获奖

2017年度市科技最高奖出现空缺。《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自2008年实施以来,最高科技奖在2010年度曾出现过一次空缺,其余年度每年均有一至两人获奖。

在获奖项目中,新兴产业项目占据领先地位。145个项目中,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与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及现代海洋等五大新兴产业项目共66项,占全部产业化项目的64.08%,有力支撑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领域,获奖项目达10项,数字化家电、光电子等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成果,人工智能技术在云家电、物流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3个创新团队项目带头人均为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领军人物,通过持续协同攻关,在低碳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和橡胶高效混炼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先进制造领域,高效优质激光焊接工艺、动车组钩缓装置及轨道车辆整车振动试验等成果,带动轨道交通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本市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依托海洋科研优势,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2017年现代海洋领域获奖项目共14项,居于各产业之首,海洋产业优势充分凸显。海大、中科院海洋所、黄海所等涉海高校院所继续发挥传统优势,参与国家重大计划和工程,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和海洋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关键技术。明月海藻、海大生物等海洋领域科技型企业,在海洋资源利用方面,累计新增经济效益2亿多元,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力量。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

获奖项目中由企业牵头完成的57项,高于高校院所牵头完成的项目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西海岸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园区集聚优势,企业牵头获奖项目达10项,居各区市之首。中辉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哈工程一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专家,成功研发“复合吸附式船体清刷机器人”,引领了国内船舶清刷及维修行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青岛必福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阻燃型零溶剂聚氨酯防腐地坪涂料”,系博士创始人10多年研发成果,项目紧扣市场环保需求,已在山东、北京、天津等多地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荣获科技创业一等奖。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首次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第一完成人崔光磊2009年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到青岛,带领团队研制的固态锂电池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万米深海示范,是我国首次突破全深海电源的技术瓶颈,为深海空间站实验奠定了坚实的能源供给基础。中电科41所研制的小型化自动测试系列化产品,关键微波部件实现了全面国产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航空、航天、雷达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近年来青岛引进的科研院所创新成果逐步显现。

产学研合作项目占近1/3

获奖项目中,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占到近1/3,一等奖中超八成由产学研合作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加速成果转化。青岛农业大学与本地企业合作研发的根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近三年在青生产销售收入超6亿元。青岛检验检疫技术发展中心、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和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多功能离子色谱仪,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打破了国际相关产品的垄断。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中,农业领域项目3项,占一等奖总数的30%,农业创新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青岛农业大学、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研发团队多年潜心研究,分别在梨、花生等重要经济作物新品种培育上突破多项种质创新,累计推广面积千万亩,新增纯收益5亿多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易邦生物通过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攻关,有效降低了PCV2发病率,减少了养殖损失,提高了国内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近三年累计实现经济效益2亿多元。

在食安、医疗卫生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如农药残留检测、糖尿病筛查干预等成果,为广大市民带来福祉。

■特写 水下扫地机器人专给船舶“洗海澡”

\
这就是水下扫地机器人(资料图)。

一台直径70厘米、重32公斤的小机器人,钻到水里,游到船边,吸到船体,就像扫地机器人一样,边走边清理着船体上附着的海蛎子、海带等船体附着物……

这样的场景你能想象到吗?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教师陈东良和他的团队让这一场景成为现实,他们发明的复合吸附式船体清刷机器人在本次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了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个有着14项专利、出生12个月、全国只有12台的“水下扫地机器人”,目前已为我国海洋船舶事业节省1.1亿元人民币。作为国内首个船体自动清理水下机器人的制造者,陈东良不无自豪,船体清洁一度是货船运输的一大困扰,美国一个海军学术杂志曾用美国船只为例调查,全年由于海洋生物附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0亿美元以上。

“如果船舶不经常清洗,水下的船体经常会附着海蛎子、海带等,破坏船体流线型的同时,增加船体自重。”陈东良说这就相当于拖着拖把在航行,大大增加了船舶的油耗。据统计,如果船舶两年不清洗,油耗会增加50%。

据陈东良介绍,这个小机器人属于有缆水下机器人,采用复合吸附方式,能够实现边走边清理杂物。在机器人直径70厘米的身体上,配有藤壶刷和海藻刷,用来清刷轻度、重度污损物,避免了喷丸等传统清刷技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小机器人的前部还装有探照灯、摄像头等辅助装置,用来实时监控机器人的工作状态。此外,机器人还采用了自主导航技术,能够实现自动清洗。

“他工作的时候就像一台拖着电线的扫地机器人一样,只是工作环境换到了水下。”陈东良说机器人前端有两个高压水枪,喷射出两个扇面状的高压水射流,利用扇面的威力清扫杂物。陈东良介绍,扇面水流的强度高达150兆帕,如果用这个水流击墙1分钟,大概能穿透20厘米厚的墙体。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