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海洋+AI”融合发展“青岛样板”
9月8日下午,作为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平行论坛之一,“智绘蔚蓝——模塑‘海洋+AI’融合发展新未来”平行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这是全国首届以人工智能赋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高规格论坛。来自国内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明星企业以及海洋领域头部企业的200余位嘉宾汇聚一堂,聚焦国际视野下的海洋AI战略机遇,共同探讨如何抢抓风口,以人工智能赋能海洋产业发展,擘画“海洋+AI”新蓝图。
会上,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启动成立。该联盟以促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落地为目标,旨在发挥联盟成员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要素整合、人才培养、场景应用等方面的互补优势。目前,产业联盟共有成员单位约70家,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担任理事长单位,山东大学(青岛)、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担任副理事长单位。联盟成立后,将聚焦海洋人工智能热点技术与场景,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级,进一步集聚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技术等方面资源,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和人工智能融合创新,聚力打造引领性、可复制的“青岛样板”。
在主旨演讲环节,嘉宾围绕“智汇瀚海·擘画‘海洋+AI’新蓝图”主题展开交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公共事业军团CEO李俊风提出,海洋数据高效处理、业务连续性保障是海洋业务应用智能化关键诉求,建议打造全国海洋共性支撑能力、发展海洋大模型生态、开展海洋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理事长、常务副院长董乐提出,要打破数据孤岛,共建海洋数据空间,在具体场景应用上,鼓励港口、航运企业开放高价值场景,使得智能体在真实环境中“摸爬滚打”,真正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兵提到,大模型是新时代的技术内核与关键基础设施,将持续引领国家和社会实现通用人工智能,要抢抓市场机遇,加大探索人工智能在海洋领域的实践应用。
研制产业图谱是推动人工智能与海洋产业系统化、高效化融合的关键前提。在展示环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依托“模型-工具平台-算力-数据”技术底座,发布“AI+海洋”产业图谱V1.0,初步明确海洋人工智能产业边界,构建出清晰可视的产业链生态。去年以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围绕“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梳理制作“海洋渔业”“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等8张产业需求图谱,实现海洋重点产业全覆盖,于论坛当天发布。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庆胜表示,全力推进“海洋+AI”,建设海洋领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是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具体实践。
目前,青岛正在研发、应用和优化的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达34个,“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持续完善。青岛将以此次论坛举办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优势互补和资源联动,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产业发展,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 记者 陈小川)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王熠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