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以深化改革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深度融合,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
发展壮大文旅产业,是激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培育新增长点的关键举措。
青岛作为知名的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海交融、人文荟萃,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兼具,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条件,“融汇东西、丰富多元”的文化底蕴,具有发展文旅产业的突出优势和良好基础。近年来,青岛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部署,相继出台《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提升产品供给、培育新兴业态等一系列举措,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城市旅游品质持续提升。青岛成为2024—2025年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入选“202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十佳城市”,去年接待游客人数达1.4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100亿元;今年1—9月,接待入境游客(含港澳台)44.19万人次,同比增长43.5%。
海洋是青岛旅游最大的特色。青岛深度挖掘海洋文旅资源,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能级,不断丰富“海上游”特色产品供给,擦亮青岛海洋旅游“名片”。聚焦沿海缺少高标准客运码头的情况,青岛成立了海上客运码头整治工作专班,科学制定“改造一批、新建一批、规划一批”梯次发展目标,系统推进码头集群布局优化。继青岛湾栈桥码头一期工程于2024年5月投入运营后,今年4月15日,二期工程启用,码头客船泊位从2个增至6个,综合接待能力提升近10倍,彻底改变了以前“小散乱”的客运码头乱象。打造海上联合运营青岛模式,推动全市63家海上客运企业、214艘船艇开展联合运营,完善“一程多站”式海上旅游线路格局,开辟了“夜游浮山湾”“橘子海”等海上航线。今年1—8月,青岛海洋旅游客运联合运营体共计发船5.17万航次、载客340.84万人,同比分别增长35%、72.3%。
青岛山、海、城、湾、岛浑然一体,在近海海域分布着120个大小不一、各具特色的岛屿,为青岛发展海岛旅游提供了广阔空间。今年以来,青岛深化海岛旅游开发攻坚,按照“一岛一特色”原则,加快灵山岛、小管岛、田横岛等海岛资源开发,打造“跳岛游”产品,系统谋划推动海岛旅游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灵山岛陆岛交通码头试运营,为海岛游航线开拓打下基础;7月29日“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首航活动举行,航线从积米崖或星光岛码头出发,串联起灵山岛、斋堂岛、琅琊台风景区;8月7日,“星光岛—灵山岛”航线、星光岛观光航线首航;8月23日,“灵山岛一日游”首航,首日接待游客约400人次……伴随着系列措施持续推进,青岛正加快打造兼具自然野趣与人文温度的海岛旅游目的地。
当下,以“节会经济”“赛事经济”“演出经济”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形态,日益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带动力和品牌吸引力。青岛各领域结合各自特色,系统开展文旅营销活动,将“一月一主题”文旅消费促进活动贯穿全年。围绕上合组织成员国艺术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海军节等重点活动,推出系列文旅促消费措施;第二十届华表奖颁奖活动期间,一系列旅游资源结合影视艺术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2025青岛马拉松拉动综合消费超1.3亿元;开展“欢乐四季”文化惠民活动2.7万余场,圆满举办谭盾音乐周,组织青岛交响乐团等市级院团开展惠民及公益演出100余场……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大型演出28场,累计吸引观众64万人次。一场场异彩纷呈的节会、一项项活力四射的赛事、一幕幕底蕴深厚的演艺,为城市持续注入文旅新动能。
在文旅产业加速迈向深度转型与能级提升的关键阶段,以大项目为引擎推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深化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增长极的重要路径。今年以来,“丝路千古情”大型演艺项目、东方伊甸园等一系列具有牵引性和示范性的重大文旅项目相继落地,文旅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提升。持续打造“海誓山盟”海洋婚恋旅游品牌,常态化举办里院喜剧节,创新推出《寻梦沧海》《海上有青岛》2部大型旅游演艺,2024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营收超3000万元。同时,上新了极地海上摩天轮、“奇幻海世界”元宇宙乐园等一批文旅新场景,不断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面向未来,青岛将持续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健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大文章,统筹推进高质量文旅经济、增强高水平文旅供给、丰富高品质文旅体验、促进高效能文旅治理,充分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着力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