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路新能源“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新模式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这款电池片厚度仅0.5毫米,由五种不同材质的涂层烧制形成。不同材质烧制时收缩率不同,尺寸越大良品率越低。”在位于胶州市的质子动力生产车间外,研发人员正在向客户介绍企业的拳头产品——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单电池片。
这个如纸般轻薄的电池,能在中高温下将燃料化学能高效转化为电能,且具有清洁高效的优势,是一种前沿能源技术。经过多年潜心研发,质子动力已掌握20×20厘米最大面积SOFC单电池片技术,产品累计装机容量市场占有率超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胶州市是全国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基地,汇聚了天能重工、武晓集团、汇金通等龙头企业。近年来,胶州将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风电装备外,还努力推动光伏、储能、氢能、虚拟电厂等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
目前,在光伏领域,胶州集聚特来电、海天成等代表性企业,储能领域布局东软载波、雷悦重工、质子动力、赣锋锂业等企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29万千瓦。在胶州双碳经济产业园内,占地约680亩的阳氢氢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用于生产甲醇重整制氢装备,助力胶州氢能产业发展。
然而,面对新能源产业从单一技术竞争向生态系统竞争的新格局,胶州市没有局限于产业点位上的突破,而是努力探索“源网荷储”(即:新能源资源、智能电网与交通网络、多元化用能需求、规模化储能设施)协同发展路径,为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加速形成“光伏+储能+充换电”“风电+氢能+工业应用”等融合模式。
目前,胶州已落地新能源重卡“交能融合”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该项目由阳氢集团投资,计划明年年初开建,目标是推动4000辆柴油重卡置换为新能源车型,并配套建设充换电站、光伏场站及储能、增量配电网等设施。建成投运后,该项目每年可消纳光伏绿电约4亿千瓦时。
“为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已出台政策,支持高排放营运类柴油货车置换为新能源车型。这意味着新能源重卡以及配套的充电、储能等将释放极大的市场机遇。通过该项目,我们将搭建‘交能融合’一网统管平台,希望能和与会企业深度合作,共拓蓝海。”近日,在胶州市举行的新能源产业对接会上,阳氢集团负责人做完该项目推介后,当场收到多家产业链企业、投资机构抛来的“橄榄枝”。
胶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于冬泉表示:“胶州市搭建的新能源企业互动交流平台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项目开发、平台交易等领域,推动从关键零部件到系统集成、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终端的无缝衔接。在政府的牵线下,此前已有4个项目与投资平台达成合作。”
作为上合示范区核心区,胶州还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装备及“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通过上合平台“出海”。
“通过上合示范区赋能,近年来我们明显加大了在上合组织国家的推介力度,并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沙特等国家拿下了多个订单。”特来电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内领先的充电设备制造商和充电网运营商,企业已形成针对国际市场的充电特色产品体系与解决方案,并建立俄语区、亚太区、欧洲区三大业务区域。
记者了解到,目前胶州市正在推动建设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省级“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以及策源数字产业园一期绿电直连、奇点电网侧独立储能、2×1000MW超超临界煤电等新项目,积极探索区域能源体系低碳转型路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空间。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