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文鱼“游”进渤海湾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11月22日至23日,在烟台北部渤海海域,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2”完成首次大西洋鲑(俗称“三文鱼”)鱼苗入舱工作,这也是全球首次探索在超大型移动式养殖工船上开展鲑鳟鱼养殖,为我国优质蛋白供给开辟了新路径。
“国信1号2-2”是青岛国信集团打造的“国信1号”系列最新一代养殖工船,于今年11月15日交付运营。该船以“适渔性”为核心设计原则,在养殖系统、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多项技术优化。此前,“国信1号”养殖工船主要养殖大黄鱼。“国信1号2-2”将养殖品类拓展至经济价值高的大西洋鲑,对养殖环境、技术与设施都提出更高要求,是我国在深远海工船养殖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实践。
本次入舱作业历时两天,共成功入舱大西洋鲑鱼苗2.5万余尾。面对海上风浪较大的复杂环境,现场团队精心组织、灵活应对,采用吊装和侧舷滑道入舱相结合的方式,使鱼苗运输和入舱过程成活率达到99.7%。
此次入舱鱼苗由国信集团旗下大西洋鲑养殖企业——国信东方(烟台)循环水养殖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优质进口卵自主孵化培育,并通过“陆海接力”模式转运至工船。养殖工船配备的智能化集控系统,为这些“新居民”提供了全程可控的最佳生长环境。根据计划,“国信1号2-2”完成全部鲑鳟鱼苗的入舱作业后,将转移至适宜海域开展全年连续养殖。
大西洋鲑鱼苗入舱的全面完成,也标志着青岛国信集团实现了从种源、孵化、育苗到工船养殖的全链条自主掌控和高效衔接,进一步优化了“苗种选育—养殖生产—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陆海联动发展新模式。
随着“国信1号”“国信1号2-1”和“国信1号2-2”形成“三船联动”的产业化运营格局,国信集团深远海养殖正式迈入体系化、标准化发展新阶段,预计各类高价值鱼品年总产能将突破万吨,为保障国家“蓝色粮仓”和食物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