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分 析
青春期的女孩为何如此想不开
小瑜是一个刚走进青春期的女孩,但她的所思所想,在青少年里并非个案。大家听听心理专家是怎么分析的吧。
孩子内心的负能量
不能释放易走上极端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2355青少年咨询台特约顾问李耕岩听了小瑜的经历后忍不住感叹:“太让人难过了。”李耕岩认为,小姑娘做出如此举动,说明她的心理问题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也许是因为某些成长经历导致她对外貌过分看重。青春痘只是暂时的,可以通过很多种方法来治疗、祛除。如果小姑娘能够向家长或者老师咨询求助,甚至只是向伙伴们分享自己心里的想法,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心理咨询师苏畅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她认为:“青春期女孩子都是爱美的,小姑娘过激的行为也与青春期有关系。应该结合父母的关心程度、她的性格、与同学的相处情况等来分析。通常走上自杀道路的青少年,是因为内在有负面能量,而没办法宣泄。他们失落情绪没有引起父母关注,比如爱美过度,却被别人嘲笑。当这样的负能量不能释放时,就容易走上极端。”
南宁市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杨春成则谈道:“出现这种不幸的事,是因为孩子缺乏生命教育,缺乏对生命的尊重。”
家长要留心
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心理咨询师苏畅告诉记者:“过去对于青春期的定义,是从13岁至18岁。青春期的到来和家族遗传、饮食有关,而女孩子的发育通常比较早,可能从11岁、12岁就开始了青春期。现代社会的环境导致青春期的到来普遍提前了。”
那么青春期到来后,孩子的心理上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杨春成和苏畅称,从表现上看,通常会出现逆反、思维上容易走极端、追求自我和反叛等最明显的变化。
而李耕岩介绍,通常出现青春期心理变化,都可以归结于“与自我的矛盾”和“与环境的矛盾”。“一方面,孩子感到自己成长了,想要独立,却因为不成熟,而难以面对很多青春期出现的新情况。另一方面,长辈眼里的‘乖宝宝’突然变得不那么事事顺从,而变得想独立思考、自己决策,这对很多包括父母在内的长辈来说是非常不习惯的,也会因此与孩子形成矛盾。”
教 育 建 议
家长老师该如何避免悲剧再发生
当发生悲剧时再补救已经为时已晚,老师、家长都需要提前做好防范,才能避免寻短见的悲剧再次发生。
心理专家们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的表现,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加强正面教育,传递积极思想和态度来应对青春期可能遇到的情况。学校多普及青春期话题,通过分析个案、例子,告诉孩子们青春期相关知识,也给孩子敲响警钟。
2.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了解他性格,注意培养和引导。有些孩子性格上内向、敏感,父母就不要太武断,否则孩子没法从父母身上借到力量,就会把想法埋在心里,苦难都靠自己。
3.家长多听听孩子的心声,遇事多和孩子多商量,不要动不动就否定和打压孩子。
4.老师、父母也应该为孩子做出榜样、做好表率,“正自身,热爱生命,热爱这个世界,才能让孩子也拥有端正的品德。”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