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6年手足口病花样多 有些患儿没有发烧症状

2016-07-13 08:42:29
责任编辑:云彩
今年手足口病又玩新花招

近日,气温升高,手足口病患儿开始增多。从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2016年6月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通报情况看,全省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共28898例,无死亡病例,手足口病为发病之首 。7月12日,记者从医院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手足口病有些不一样的地方。目前医院接诊的患儿主要集中在2岁以内,症状也有了新花招,绝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发烧”才是手足口病的判断标准,而恰恰今年的许多患儿都没有发烧,而是流口水、出皮疹,导致一些家长忽视病情延误了治疗。

变化一:2岁以内幼儿发病多

“最近接诊的病例确实很多。”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儿科马晓红主任介绍,近日,随着气温的升高,医院接诊了多例手足口小病号。与往年相比,目前医院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年龄从几个月到十几岁不等,其中,1到2岁的幼儿占比重较大。

当天,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了2016年6月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通报。全省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共28898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以上三种传染病占本月丙类传染病总数的99.06%。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变化二:有些患儿并不发烧

与往年相比,今年还有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表现症状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手足口病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部分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会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而马晓红主任告诉记者,与往年情况不同,今年接诊的病例中发烧的情况较少,导致一些家长忽视了孩子的病情。

“有个孩子送到医院都抽搐了,嘴巴上、脚上、屁股上都有疱疹,就是因为之前没有发烧症状,家长误判了病情。还有个1岁的女婴,连续两天流口水、不吃东西,但是因为没有发烧,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马晓红特别强调:“家长不要陷入‘发烧’是手足口病的必备特征这一误区,一旦贻误病情,后果不堪设想。”

提醒:持续发热不退、精神烦躁得注意

市立医院本部儿科主任张瑞云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感染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人群密切接触:这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 、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二是分泌物,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三是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以发生感染。

“有的孩子是因为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被传染,像摇摇车等公共玩具未经消毒,很容易感染病毒。”马晓红建议,家长近期尽量不要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不要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儿童玩具。另外,不能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饭前要认真洗手 。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不过,也有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的孩子)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还有极个别的婴幼儿(≤3岁)手足口病无皮疹,无口腔疱疹,起病就是重症,往往死亡率较高。这种类型只能通过血液病毒检测才能确诊。所以,家长只需要记住这几个重要因素,如果发现近期孩子持续发热不退、精神烦躁,尤其是有接触过手足口病儿童的情况,应紧急就医,最好住院观察。

[编辑:云彩]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