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八成脑卒中可筛查发现 多吃降压药不能预防脑卒中

2017-11-14 09:04:24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多吃降压药能预防脑卒中?错!

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腹型肥胖等10个因素都是脑卒中发病因素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张敏介绍,八成脑卒中可以通过筛查发现

近日岛城气温骤降,一些中老年人纷纷到医院和诊所要求输些疏通血管的药物,以预防脑卒中发作。其中相当多人存在“输液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心理。市立医院脑科中心本部神经内科主任张敏解释,输液实际上并没有预防脑卒中的作用,但80%的脑卒中可以通过筛查发现。有研究显示,全世界90%的脑卒中,发病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10个,分别是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很多中老年人来医院要求筛查脑卒中,这反映了市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但张敏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市民在脑卒中筛查和脑血管病防治方面,有几个重点问题认识模糊。

重点1

脑卒中筛查不只是做脑血管超声

张敏介绍,目前临床上的脑卒中筛查大致包括三部分: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久坐缺乏锻炼、饮食不均衡、大量饮酒等;与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等;脑血管情况,主要进行无创、相对便宜的血管超声检查,包括颈部血管彩超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临床上,很多市民狭隘的认为,脑卒中就只是作脑血管超声,脑血管没问题就不会出现脑卒中。 ”张敏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脑血管超声只是一个窗口检查,其结果阳性表明血管存在一些病变需重视或处理,并不一定意味着发生脑卒中;结果阴性同样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颈动脉彩超作为一个窗口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脉硬化的程度,和是否发生脑卒中并没有百分之百的对应关系。有统计显示,有20%的脑血管病其实与心脏有关,脑血管筛查正常,并不意味着不会患脑血管病。有些人做颈动脉超声发现斑块就惶惶不安,过度焦虑;没有问题的就万事大吉,继续抽烟酗酒、继续坚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脑血管超声主要是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及时发现血管狭窄,以选择进一步的治疗方法,比如发现颈动脉重度狭窄,需要对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术治疗,或口服药物治疗,预防严重脑卒中的发生,但是血管重度狭窄者毕竟占极少数。而且脑血管超声检查是一种主观检查,受多种因素干扰,情况特殊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头CT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怀疑有血管疾病的人群可以做CTA(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或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进行DS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

重点2

忽视生活方式和相关疾病等危险因素

为了便于理解,张敏用疾病链来比喻脑卒中的发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酗酒、久坐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血管硬化、斑块、狭窄→心脑血管病(脑卒中、冠心病)。 “很多到医院筛查脑卒中的患者,对脑卒中在生活方式和相关疾病方面的危险因素并不重视,常常是医生千叮万嘱,患者我行我素。 ”张敏说,随着全社会对脑卒中健康宣传的不断深入,不需到医院筛查,市民也能知道可能导致脑卒中的常见高危因素如吸烟、肥胖、久坐缺乏锻炼、饮食不均衡、膳食中油脂过多、大量饮酒等,关键是知道后能不能下决心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切实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与脑卒中相关的疾病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房颤、心脏病、呼吸睡眠暂停、脑卒中家族史、牙龈经常出血、牙松动、缺血性眼病和突发性耳聋等。常规的健康体检就完全就可以检测出来。张敏建议中老年人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但这部分内容完全不需要到脑卒中筛查门诊 “扎推”进行。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这些慢性病的市民,应积极进行慢病管理,将脑卒中扼杀在摇篮之中。

重点3

颈动脉斑块不一定都是高危因素

近日,63岁的市民白女士听朋友介绍,抱着保健心态,到市立医院接受脑卒中筛查。结果,一查吓一跳。她的颈部血管超声结果显示“颈内动脉内膜增厚伴多发斑块”。白女士看着报告单上面大大小小的几个斑块,既担心斑块过大,又担心斑块脱落,生怕自己哪天突发脑卒中瘫在床上。

张敏解释,颈动脉斑块是由多重危险因素导致的颈动脉血管壁损伤、血管中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所形成的团块状结构。斑块的形成是个复杂过程,就像下水管中积存的油垢,时间久了会导致水管堵塞。但并不是所有颈动脉斑块都是高危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危险主要在于斑块的不稳定性。血管壁上不牢固、易脱落的斑块,一旦脱落会形成血栓,随血液流动到大脑,堵塞远端脑动脉,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张敏说,有了斑块不要慌张,只要对血脂进行严格控制,就可以将不稳定的斑块钙化,变不稳定为稳定。张敏特别提醒已患过脑卒中的市民,应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追踪斑块大小及稳定情况。此外,定期健康体检时,应筛查颈动脉超声,尽早发现颈动脉斑块,及时求助神经内科医生,通过药物等保守疗法控制病情继续发展。

重点4

多吃降压药不能预防脑卒中

75岁的柳先生患高血压多年,每年秋冬季节他都会私自加大降压药用药量,希望血压降得低一点,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张敏讲述,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患者容易得脑卒中,就希望自己的血压降得越低越好,常常不遵医嘱、不按说明书服用,却给自己下“猛药”,甚至把在不同医院配来的不同商品名、同一通用名的降压药一起服用,殊不知,这样超剂量服用往往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还有些高血压患者希望快速将血压降下来,这种想法也不对,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会使人感到头晕、乏力。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低于140/90mmHg,合并糖尿病和肾脏病患者降压目标以低于130/80mmHg为宜。但对合并脑血管狭窄的高血压患者,为保持充足的脑部供血,应将血压维持在相对高一些的水平。脑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时,如果将血压降得过低,会使本来就已处于缺血状态的大脑进一步加重缺血,发生脑梗死。所以对高血压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血压控制在合理水平。

还有部分患者在血压高时服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到正常就停药,结果停药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用药物降压,这种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会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还加重动脉硬化和对心脏、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正确的服药方法是血压降到目标范围后,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注重平稳控制血压,减少血压大幅波动。

重点5

血脂恢复正常后不能自行停药

69岁的李先生最近两个月出现头晕、头沉等症状,前往脑卒中筛查门诊检查,医生发现他血脂过高,存在脑卒中风险。据李先生讲述,他之前因为血脂高,吃了半年降脂药,到医院复查时发现与血脂相关的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范围,但医生依然嘱咐他不能停用降脂药。他担心长期吃降脂药会伤身体,瞒着医生停了药。

张敏说,李先生此前血脂恢复正常,是服药控制的结果,而他体内胆固醇、甘油三酯在不断地代谢生成,如果没有药物控制完全可能再升高。因此血脂控制到目标值后,一定要继续、长时间用药,但用药剂量可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状况酌量减少。张敏说,血脂是各种高危因素中与颅内动脉狭窄严重度相关性最强的因素。心脑血管病发的决定因素取决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他汀类降脂药不仅可降低血脂,还能稳定斑块并逆转斑块,发挥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严格降脂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