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揭秘陪诊师:不投入感情不可能做好 几天接不到单很常见

陪客户聊天散步成朋友扮演倾听者的角色

陪诊,也是陪伴更是安慰

无论是自己生病,亦或是家人生病,就医的过程总是一面充斥着来自疾病本身的痛苦和焦虑,另一面又不得不在熙熙攘攘的医院里完成从挂号、排队、就诊、检查、取药等一系列耗时耗力的操作。如今,逐渐走入公众视野的陪诊师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种尴尬,他们可以帮患者排队挂号、交费拿药、陪伴看病……记者采访了岛城几名陪诊师,他们背后的故事有温度、有感悟。他们更多的“陪伴”,让“孤独就诊者”不再孤独。

人物1

陪诊师:大鹏

除了陪诊还要做个倾听者

原来是一名办公室文员的大鹏,在网络上发现了陪诊师这一职业后,毅然辞职加入了“爱馨陪诊”团队,成为了一名职业陪诊师。大鹏说,做陪诊师之前要经过培训。真正的陪诊,并非大家认知中纯粹单一的“陪人看病”。比如,需要了解顾客选定的医院所有科室的性质,帮助顾客在繁多的科室中做出准确选择,这需要有基础的医学知识;还有最常见的送病理报告、取检查结果或者代预约,帮外地客户在出院后办理出院结算、复印病历等快递给对方。大鹏透露,去年自己刚入行时,由于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职业,他曾经在医院门口发放传单进行线下地推,同时在社交平台上持续输出陪诊师相关内容后,接单情况才慢慢好转。

帮着隐瞒或坦白病情

“有一天凌晨两点,我在网络平台上收到了一个消息——可以陪诊吗?本来我以为这一单跟其他订单没什么不同,但后续的聊天让我禁不住难过了好久。”大鹏回忆道,这名客户袁女士(化名)身在国外,她是为青岛的母亲下的订单。原来,袁女士的母亲患有癌症,已经进行了5次放疗治疗,每次都是女儿陪着去医院,母亲病情也在不断好转。但因为她在国外工作,不可能长期在家陪伴母亲。“我母亲并不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她只知道自己需要隔一段时间去医院进行‘保养’治疗。”袁女士与大鹏交流着,“一定不要告诉我母亲实际病情,请求你陪诊的时候提前进去跟医生沟通一下。”大鹏接到这个订单后,如约来到了医院门口等着袁女士的母亲,“我印象很深刻,见到阿姨后,感觉她的气质很儒雅,尽管身体看上去很虚弱,但是眼睛很明亮。 ”

大鹏带着阿姨走进候诊厅,“我让她在门口等待,我自己先进去跟医生说明了情况,医生也表示理解,在随后的就诊过程中始终没有提到过‘癌症’等字眼,只是表示阿姨的造血功能比较差,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保养’治疗。”大鹏说。在陪阿姨做完放疗后,他将医生的嘱托跟注意事项一一发送给袁女士,好让远在国外的她能够安心。

放疗结束,大鹏准备将阿姨送上回家的出租车,“没想到阿姨提出想要跟我一起散散步。正好接下来没有服务订单,我也就同意了。”大鹏说,“边走边听阿姨讲她自己的生活。 ”一路上,阿姨还讲述了自己对于女儿袁女士的担心,对于她拼命工作把自己身体放在生活重点的最末端非常担忧。“我有些时候身体不舒服只要能挨过去,就绝不跟她说。她的工作那么忙,我不希望她还要担心我的身体。”阿姨的话让大鹏也不由想起自己的妈妈。

“我经常能够碰到子女帮父母下服务订单,要求我现场录下医生的诊断,他们就是害怕父母隐瞒病情,不让他们知道。 ”大鹏表示,在当陪诊师的近一年时间,对于自身的改变也是很大的,“原来对于父母的唠叨总是置之不理,甚至有时很不耐烦,但现在我逐渐理解了他们的良苦用心。 ”

扮演倾听者的角色

“我们行业一般是不接急单的。在接订单前,我们会先了解下患者的基本情况,是否适合我们过去陪诊,如果是情况比较危急或者患者身体必须要两个人在场的情况,我们都会提前告知,要求必须有一名亲属在场,我们帮忙跑腿,亲属负责照看患者。 ”大鹏告诉记者,但他曾经碰到一名特殊的患者,也让他打破了“行业规则”。

王岩(化名)今年刚刚22岁,她患有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米尼尔综合征,突如其来的眩晕、呕吐时常让她措手不及。“王岩最开始加我联系方式时,只跟我说只是以备不时之需。 ”大鹏告诉记者,在后来的聊天中他了解到,王岩患有米尼尔综合征,目前属于三期,属于严重的内耳疾病。后来大鹏在网上搜索了关于这种疾病的介绍,“相关词条非常少,我大概看了一下网络上描述的发病症状: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会伴有听力下降、耳鸣……当时我看到这些词的时候,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她发病时的无助。”有一天上午10点左右,王岩给大鹏打来了电话:“现在方便陪诊吗?我发病了,现在头晕目眩不能移动,你方不方便来家里接我去医院? ”大鹏内心挣扎再三,最终还是骑上了自己的摩托车,15分钟后到达了王岩家。 “一进门时,是王岩妈妈给我开的门,当时我脑海还闪现了一下——家里有人,为什么不陪她去医院? ”来不及多想,大鹏打车把王岩送进了就近医院急诊。挂号、问诊、缴费、开药、打针……一套流程走下来已经下午1点了。王岩情况逐渐稳定后,在输液区给大鹏讲述了她的故事。

原来,王岩的父亲从小就有高度近视,随着年龄增大,眼睛病变越发严重,已经到了看不清脚下的路,平日很少出门。今年年初,家里终于凑出3万元给父亲做了手术。“3万元是不是在你们眼里不值一提?”王岩笑着问,大鹏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是我攒了两年的钱,终于把父亲的手术做了。 ”王岩说,给大鹏开门的母亲也身患残疾,平日里只能在家帮着做做饭,其他工作没法完成。即便这样,王岩既没有被疾病打倒也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护士,但是高考失利,与护理专业擦肩而过,最后选择了会计专业。”王岩说,现在的她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到医院做护工、当保洁,尽可能多地接触医疗行业,“这样也算离着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吧。”前段时间,王岩还志愿参与社区抗疫工作,为社区核酸检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下午4点多,王岩输液完成,大鹏把她送回了家。“这次陪诊一共6个多小时,但我只收了她基本费用,就当陪伴朋友听听她的故事。”大鹏告诉记者,“我常常被陪诊的客户‘治愈’,其实陪诊师这个行业经常需要心理建设,距离医院太近,看到的人间疾苦就越多。但是他们内心的力量时常 ‘治愈’着我。 ”

对话

用真心对待每一名客户

记者:你对新入行或是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求职者有什么建议?

大鹏:陪诊师是一个朝阳行业,从业人员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用真心对待每一名客户,像家人一样照顾他们。其实陪诊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我们经常要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熟悉每一家医院的就诊流程和门诊、医技科室的位置,为客户提供高效的陪诊服务。

记者:进入这个行业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郭女士:从业到现在,我深感“陪伴是奢侈的东西”,有太多的患者就诊时需要陪伴。还有,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这份工作做的时间长了,在医院会见到很多的痛苦和生死离别。

记者:对未来有什么规划?

唐女士:去年我开始关注养老服务领域,发现老年人群体普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感觉这是一个大市场。随着大家对陪诊师的了解不断增多,我相信陪诊师的工作会有很广阔的前景。但我们需要先找到一个切入点,然后逐步把业务做大。我现在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行业,不断累积资源,在之后争取与养老事业相融合,我相信会有不错的前景。

人物2

陪诊师:唐女士

跟客户慢慢处成了朋友

1981年出生的唐女士来自一个 “军人世家”,从今年3月份开始接触到陪诊师这个职业。谈及为何选择了这个职业时,唐女士告诉记者:“我先生曾经亲历过几次小手术,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身边也需要有人陪伴。每次去医院我俩都要同时请假,有时候工作很忙感觉很不方便,所以那个时候感觉非常无助。 ”后来在网上看到陪诊师这一职业,唐女士便开始搜索各种资料了解这个行业,最终经过一个周的尝试,从今年3月开始正式入行,并接到第一笔订单。家住即墨的她,距离青岛市区的医院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但她从未有过一次迟到。对于唐女士来说,陪诊师已经不仅是一份工作,她会用真心对待每一名患者,就像陪伴自己的家人一样。

临产孕妈紧急求助

唐女士与黄莉(化名)的相识是一次孕检的订单。远在大连的丈夫因为工作原因不能来青岛陪伴黄莉,便在网上找到了唐女士,希望她能够陪着黄莉一起进行孕检。 “那时她已经怀孕37周,见面时发现她走路缓慢,走一段时间需要休息一下。 ”唐女士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宝妈,她非常理解黄莉的状态,“晚上睡觉翻身时真是犹如千斤重,时不时腿会抽筋,那简直酸爽到爆,晚上一直休息不好。 ”同时,黄莉很多生活上的事情都不方便自己动手进行,尤其是一些需要弯腰去做的事情。陪着去医院做了一系列孕期检查,黄莉跟唐女士相谈甚欢,两人挥手告别,但故事没有就这样画上句号。

第二天下午3点多,唐女士突然接到了黄莉的电话,原来是她羊水破了,而且出现了大出血的状况。黄莉在电话里很惊慌,“唐姐,应该是要生了,我现在很害怕,整个人也不敢动,你能陪我去趟医院吗? ”唐女士没有丝毫犹豫,安排好家里的事立马打车从即墨赶到两人约定好的医院。 “路上我还给黄莉的丈夫打了个电话,告诉他黄莉的情况,我能够感受到他当时的担心和慌乱。 ”唐女士到达医院时,看到黄莉满头大汗,医生还送来一些“风险警告”“生产须知”等字样的表格。 “干我们这行的,很少会帮人代签字,一般会规避这种风险。但这次情况特殊,黄莉的丈夫电话里委托我全权负责,所有签字由我代为完成。 ”各项准备工作都在进行着,唐女士在黄莉床前紧紧握着她的手,嘴里不停地安慰着。期间,黄莉的丈夫也正从大连赶回青岛。

最终,伴随着医生 “准备手术”的提示,黄莉被推进手术室。早上6点15分,黄莉的丈夫赶到手术室门口。“他抓着我的手,一直不停地说着‘感谢’。 ”6点43分,宝宝顺利诞生,医生抱着这个新生命走出手术室。“我看到他那个状态就跟当年我爱人一样,显得不知所措,不禁笑出了声。 ”帮助黄莉夫妻安排好住院事项后,唐女士才离开了医院。

后来,黄莉夫妇特意跑到即墨感谢唐女士。 “要不是有唐姐在,我们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次多亏了你。 ”夫妻俩拉着唐女士的手不断致谢。唐女士告诉记者,“我其实也非常感谢这对夫妻,他们的信任让我愿意在这个行业深耕,也坚信这个行业不仅有前景而且有温度。”

“我们的主要客户群体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大多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工作比较忙。此外,也有一些孕妇、宝妈或者从外地过来就诊的患者。”唐女士说,一些年轻的宝妈如果一个人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往往需要陪诊师帮忙拿包、推车、代拿药等,也就是有个人能“搭把手”。

跟客户处成了朋友

“在医院,外人很难分辨出我是陪诊师还是患者家人。”唐女士说,他们的工作更像是提供一个朋友、家人角色的陪伴。

今年11岁的小玥(化名)是唐女士入行以来接到的第一个客户。 “她是烟台人,去年突发急性肝病,在青岛的医院住院近两个月。”唐女士说,她接触到这名小朋友时,病情还不算稳定,每过20天需要复诊一次。“她妈妈选择的是‘代问诊’服务,他们在当地做好相关检查,将检查结果发给我,我再拿着检查结果帮忙找主治医生调整用药,记录医嘱,再将下一次复诊需要检查的项目发给客户。”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唐女士帮助小玥“复诊”了5次。 “我跟这一家人的感情也是在一次次的沟通中不断累积起来的。第一次将装满一整个袋子的药物寄出时,我自己还在默默感慨,这么多盒药!”唐女士说,这个小女孩跟她的孩子差不多大,每天都要吃大把的药物,让她非常心疼。第一次的代问诊服务让小玥一家非常开心,不仅省去了来回路费,孩子也不用长途折腾,于是唐女士变成了小玥的“专属药物管理师”。

“从第一次的代问诊,到现在刚刚结束第五次服务。小玥的病情不断好转,医生开的药越来越少,每次听到医生说‘有好转’,我真的非常替小玥感到高兴。”小玥身体在一天天恢复,唐女士也更加明白了自己职业的意义,是帮助更多人在生病中得到陪伴与慰藉。

“我爱人说我不适合做生意,总是跟客户慢慢处成了朋友,最后都不好意思收钱了。 ”唐女士笑着说,“不能把这事儿当成纯商业去做,否则做不下去。 ”医院其实是一个隐私性很强的场所,陪诊师在服务过程中既要尊重客户的隐私,同时也要提供关怀,尤其是服务孕妇、残疾人、孩子时。信任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基石,陪诊师的工作不仅给唐女士带来了对一个新兴行业的了解,更多的是交到了很多朋友。 “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我非常热爱这项工作。 ”唐女士说。

/ 声音 /

陪诊师接受度不断提升

职业陪诊师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他们为患者取号、陪同候诊、与医生沟通、交钱拿药……老年人、异地就医的患者,甚至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对陪诊的需求日渐增加。记者在电商平台、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中均发现了不少提供陪诊服务的商家和信息。其中,微信小程序就有优享陪诊在青岛地区开通此项服务。此外,还有小卫健康管家等微信公众号也都可在线下单提供陪诊服务。

记者登录优享陪诊看到,该小程序可提供广东、上海、湖南、四川、山东、北京、江苏等省市的陪诊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诊前约号、送取结果、代办跑腿、病案到家、代办问诊、院内陪护等。记者点击青岛区域内陪诊服务发现,青大附院、市立医院、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等三甲医院均位列其中。根据服务内容不同,收取98元到299元不等的服务费,其中“尊享VIP陪诊”588元/次,且各项服务均可在小程序内直接预约和下单。

陪诊师作为一个新型行业,市民的接受程度又如何呢?记者来到某家医院门口,采访了前来问诊的市民。

“我觉得这个职业挺好的,父母有的时候要来医院看病,但是工作又不能随时请假,这就会形成矛盾。 ”周末带父亲来复查的柳女士说,有了陪诊师之后,既不会担心父母复查或看病找不到地方,也不用她总是请假影响工作。同行的父亲表示,如果子女没空陪伴,可以试着接受陪诊师陪着看病。

“现在有些医院很大,科室又分得很细,第一次去感觉像迷宫一样,有个熟悉医院的人可以少跑很多冤枉路。 ”孙女士说,前不久她陪父亲去医院看病,由于不熟悉流程,折腾了很久才办好,“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有人能提供陪诊服务就好了,尤其是对老年人、残疾人这样有特殊需求的群体,陪诊服务还是很有必要的。 ”

此外,也有一些人对陪诊师这个行业表示质疑。 “从业人员如何去证明他的专业性,这个行业是否有行业规范呢? ”来帮奶奶取药的刘女士说,希望未来能够制定一些从业标准和行业准则,规范陪诊师这一行业的发展,既让陪诊师发挥社会价值,也更好满足患者的陪诊需求。

我市一家医院医生告诉记者,医院也会安排人员做引导员,但因为医院本来人手就紧张,这些人员不能一对一服务患者,依然会让有些患者感到不方便或者不明晰。“一般陪诊人员对医院很熟悉,可以大大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高就诊效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 ‘看病难’的痛点,也避免了很多医患矛盾。 ”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5/26 09:35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可可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