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3.5厘米麦粒深藏眼内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生成功将其取出

近日,57岁张女士(化名)因左眼剧痛无法睁眼,紧急来到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眼科就诊。令人震惊的是,医生竟从其眼皮深处取出一根带麦芒的完整麦粒,长度达3.5厘米。

张女士回忆,半个月前,她在收麦子时左眼被麦芒扎伤,在当地医院取出异物后症状缓解。但此后左眼一直隐隐不适,滴眼药后,有所缓解。直到半天前,在家吹头发时,张女士突然感觉左眼磨痛明显加重,即便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症状仍未缓解,甚至疼得无法睁眼。家人见状,带着张女士来到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急诊就诊。接诊的眼科孙颖副主任医师仔细检查患者结膜囊,未发现明显异物,但结合患者的描述和症状,判断可能仍有异物存在。于是,他再次为患者翻转上睑,并反向上翻上眼睑睑板,最终在结膜囊最深部找到了一截麦芒。随后,于患者左眼上睑穹窿深部取出全长约3.5㎝带麦芒的麦粒。此时,尖锐的麦芒已造成患者角膜大面积划伤,后续需滴眼药水治疗。异物取出后,患者磨痛明显好转,向医生致谢后离开。

眼科异物“黑名单”曝光

孙颖医生表示,门诊常见的眼部异物可谓“五花八门”,植物类:带倒刺的麦芒、稻谷(极易残留碎片),昆虫类:飞虫、蜜蜂尾针(可能引发过敏),工业类:铁屑、砂轮火花(可能锈蚀感染),生活类:502胶水、化妆品(可能黏连角膜)。

医生发出健康警示

植物性异物易残留。麦芒、稻谷等农作物表面带倒刺,扎入眼表后可能断裂残留。即使首次取出异物,仍需复查确认深层组织无隐藏碎片。

持续不适是危险信号。伤后自行处理的患者,如果超过半小时症状不缓解,建议就医,而经过专门眼科医生处理的患者,超过24小时,症状仍没有明显减轻,建议尽快再次就医复查。盲目自滴抗生素眼药水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孙颖医生提醒,田间劳作或者从事焊接工作时要佩戴专业防护眼镜,一旦发生异物入眼,切记“不揉、巧抖、慎冲”:

不要揉眼,避免划伤角膜;可轻轻将眼皮向前上方抖动,尝试抖出异物;若需冲洗,仅适用于灰尘、小飞虫等普通异物,使用大量清洁流动水冲洗,若为化学物质等特殊异物,冲洗后需立即就医。

文/通讯员 马华 记者 丛黎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7/04 17:38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马华 丛黎
· 责编 ·
陆云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