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水的气息在走廊里缓缓流淌,当电梯门缓缓开启,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高新院区)呼吸六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16岁的小菲。她身形纤细羸弱,苍白的面色毫无血色,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她吹倒,而她眼中藏着的,是远超这个年纪的沉重与忧郁。这是个被耐药性肺结核缠上的女孩,等待她的,是比普通结核漫长的治疗周期与煎熬。
小菲来自一个小乡村,故事的开端,不过是一场看似平常的咳嗽、发烧,被当作普通感冒处理。然而,病情并未如预期般好转,反而愈发严重。小菲的体重急剧下降,原本充满活力的少女,渐渐被疾病折磨得失去光彩。她的父母心急如焚,带着她踏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辗转多家医院,最终得到了那个令人揪心的诊断——耐药肺结核。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这个普通的家庭陷入了焦虑与不安。
刚住进呼吸六科时,小菲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呼吸六科主任林梅不仅治疗结核病经验丰富,更有一颗温柔的心。面对脆弱的小菲和她忧心忡忡的家人,林梅细致入微地讲解用药方案,用温柔而又坚定的声音鼓励:“虽然治疗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但你年轻,身体底子好,只要我们一起坚持,就一定能战胜病魔。”温暖的话语如同一束光,照进了小菲绝望的心田。
呼吸六科医生团队根据小菲的病情变化精心调整用药方案,确保疗效与耐受性之间取得平衡。而小菲的责任护士晁袁袁每天都会准时来到她的病房,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嘱咐她按时吃药,并密切留意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耐药性结核病的治疗药物副作用大,小菲经常被恶心、头晕折磨得痛苦不堪,情绪也变得起伏不定。每当她因此流泪,护士都会陪在她身边,轻拍她的后背,听她诉说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并鼓励她通过写日记、画画的方式,将那些难以言说的情绪表达出来,希望她能希望她重拾精神力量。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菲从起初的沉默寡言,逐渐开朗起来。经过连续数月的坚持治疗,小菲的各项检查结果显示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曾经消瘦的她,体重逐渐恢复,苍白的脸上重新泛起了健康的红晕,青春的光彩再次绽放在她的脸庞。出院那天,小菲带着羞涩又期待的笑容,将一幅画送给晁袁袁。画中是一位戴着口罩、身穿护士服的护士,阳光从窗外洒进来,照在护士的身上。
“这是我吗?”晁袁袁看着画,忍不住红了眼眶。
“是你每天给我打针的时候,我偷偷记下来的样子。” 小菲笑着说,“你们是我见过最温暖的人。”
这一刻,所有的辛苦仿佛都被这份珍贵的礼物所抚慰。一幅画,也许不能代表什么,但对医护人员来说,那是一个曾深陷病痛的孩子,用她的方式表达涅槃的喜悦与感激之情。文/丛黎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