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类饮食习惯可能暗藏健康风险!青岛市疾控中心提醒→
盛夏时节,海鲜烧烤、生腌醉蟹等生冷海鲜成为许多人的消暑美食。然而,这类饮食习惯可能暗藏健康风险,甲型肝炎(简称“甲肝”)病毒或许正悄悄藏匿其中。28日,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夏天别让不当饮食成为健康的隐患,市民应关注甲肝防护知识,让享受美味没有后顾之忧。
甲肝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伤为主的急性传染病,虽然预后良好、一般不转为慢性肝炎,但也会造成肝脏损伤,还是要注意个人预防。感染甲肝后,身体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市疾控中心专家汲璐君介绍,市民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区痛、肝功能异常;尿色加深、巩膜和皮肤黄染;全身乏力、畏寒、发热等。
汲璐君介绍,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食用或饮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海产品、蔬菜、水果和水源,以及接触感染者的粪便后未洗手进食等,都可能让甲肝病毒有可乘之机。不过别担心,只要做好这三个关键环节的防护,就能有效预防甲肝病毒感染:
首先是饮食安全,不吃未煮熟的食物,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鲜(一般情况下,100℃加热5分钟就可以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生熟食材分开处理,水果蔬菜洗净或去皮,不饮用生水。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餐具应高温消毒,避免与甲肝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用品,照护甲肝患者时要注意手卫生、饮食卫生。
此外,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甲肝疫苗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满一岁半的儿童可以免费接种1剂次的甲肝减毒活疫苗。同时家长也可以选择自费的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需接种2剂次,1岁半和2岁各接种1剂。成人若有接种甲肝疫苗的需求,可自愿、自费选择接种。
汲璐君提醒,夏季享受美食的同时,务必警惕“病从口入”,若食用海鲜后出现持续乏力、黄疸等症状,请及时就医排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