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发了一篇文章《和孩子相处,为什么常常会失控发脾气》,有不少朋友后台留言讨论关于表扬孩子那部分,看到大家对这个问题挺感兴趣,就找出了以前看过的2个研究案例,在这分享出来……
正文
现在不管是幼儿园还是一些育儿文章都提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口号,所以大多家长都知道要多夸宝宝,可结果夸着、夸着,发现孩子越来越自负,只能听好话不能说一点不好。很多家长就迷惑了啊,这不对啊,孩子再这么夸下去不就问题更多了么?
其实啊,就像我上篇文章里提到的,不是方向错了,而是方法错了。对孩子不同方式的表扬,产生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以前曾看过一个案例,是讲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扬通常可以分3种类型及产生对应不同的结果:
1、个人趋向的表扬
就是对宝宝做出一种整体性的判断,强调他个人的能力,如“宝宝真聪明!”“我们宝宝是最能干的,加油!”“你真棒!”
结果:
经常受到个人趋向表扬的宝宝只喜欢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面对成功容易骄傲、自负,面对挑战或挫折容易放弃、恼怒或者沮丧。
2、过程趋向的表扬
宝宝在完成某一任务或从事某一行为的过程中,对他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进行评价,强调他的努力。如“你真努力!”“宝宝今天很认真,不错!”“宝宝这件事情做得挺好,因为动了小脑筋!”
结果:
经常受到过程趋向表扬的宝宝则更愿意接受挑战、克服困难、持之以恒,表现出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3、结果趋向的表扬
即对宝宝某种行为的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强调他的成绩。如“全答对了,很好!”“今天宝宝去幼儿园没哭,真好!”“宝宝今天自己吃饭,不错哦。”
结果:
经常受到结果趋向表扬的宝宝则介于这二者之间。
看完这个案例之后,我们就明白表扬的‘问题’出在哪了吧
‘首先要决定做正确的事,其次是如何正确的做事。’这是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的一句话,本是讲效率效能的,我觉得用来解释这个问题也非常恰当
一个研究表扬对孩子影响的实验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
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接下来又进行了第三轮测试。这一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德韦克回忆说:“这些孩子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好几个孩子都告诉我:‘这是我最喜欢的测验。’”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觉得沮丧。
第三轮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通过二个研究案例可以发现:
把表扬的关注点放在过程上,可以在有效为孩子建立自信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孩子意识到认真、努力的重要性;而空洞的表扬孩子‘聪明’、‘真棒’久而久之会令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且惧怕挑战,变得越来越自负、脆弱……
微信确实是个好东西啊,以前遇到对孩子教养问题和老人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总要想着如何和老人说,才能不产生抵触情绪?接受新的育儿观念?可后来发现这个方法不错啊“妈~我刚看了篇文章感觉不错,您看看呗?”直接拿微信上的文章给她看。渐渐的时间久了,老人的观念也在一点点产生变化……
老婆从网上给小奶娃买了几个挂在婴儿床上的小毛绒玩具,昨天快递刚给送来。今天早上乖宝起床后发现了,其中有一个玩具上有个漂亮的小蝴蝶,乖宝偷偷拿了个小剪刀,咔嚓一下子把小蝴蝶给剪掉了,然后藏进自己的小书包里,带着去了学前班…… 老婆后来才发现:咦!~蝴蝶呢?后来问乖宝,乖宝老实交代是她做的。老婆问为什么不先问问妈妈呢?乖宝说:因为让你先知道就不让我剪了。。。老婆后来和我复述,还说看你丫头多有主意!逗的我笑了半天,我说:人家这是先造成既成事实,之后你再说我,反正我已经做好了我想做的事情了。这和你管的太多,压制、禁止有关系,给人家心里已经形成固定印象了,什么都限制、什么都不让人家做。所以啊,你得改……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