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面塑首次亮相五艺展 学校将面塑带进课堂

2016-04-13 06:17:43
作者:臧旭平 王建亮
责任编辑:夜楼

\

\

\

青岛的面塑、辽宁沈阳的皮影、宁夏吴忠的麻编、江西安源的果蔬雕刻……首次亮相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下简称“全国五艺展”)的“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处处透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40个主题的艺术工坊将五湖四海的手艺带到了青岛。

面塑剪纸装扮“青岛人家”

青岛学生的艺术工坊名叫 “青岛人家”,工坊用窗花、胶东馒头装饰,现场老师和学生则一身蓝色碎花服装,凸显出地域民俗特色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胶东文化特有的“年味”让人眼前一亮。

“我捏的是一只燕子,我还会捏鲫鱼、刺猬、小猪头、富贵花,过年时我就和姥姥一起做。”在青岛展区,来自平度广州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赵煜一边捏面塑一边介绍,展区里还摆满了各种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广州路小学的尚老师告诉记者,在该校面塑是一项全员普及的课程,一二年级的学生先用太空泥练手,三年级学生开始学和面、揉面、面塑,“在全员普及的基础上,我们也有校级的社团,名字叫广小面娃手工坊,这里个个都是面塑小能手。”尚老师说,不仅老师教孩子们,学校还专门聘请了民间艺人给孩子上课。

在展区另一头,精彩的剪纸艺术也吸引了很多嘉宾的关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翻飞,各种精美图案跃然纸上。崂山区东泰小学副校长刘春燕介绍,剪纸是学校的一项特色课程。学校开设了剪纸社团,在美术课中,也会学习这项内容。学校还聘请青岛市著名的剪纸艺人苏霞老师进校授课。每周的剪纸兴趣班是大家最期待的一课。“剪的这只狮子难度很高,学生们花了5天才完成。”刘春燕说,剪纸能锻炼学生的耐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瓜果上雕出美丽图案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工作坊都是开放的艺术空间,学生们有的在制作,有的负责讲解,有的邀请他人共同体验。

“在水果皮上能雕出这么美的图案,太棒了。”在江西萍乡安源区城区小学展区前,一位嘉宾竖起了大拇指。几名学生手握小刀,在不同的蔬菜、水果上雕刻,引来众多嘉宾围观。

学校老师告诉记者,花果雕刻是江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将这项艺术引进校园,在学校设置花果雕刻艺术工作坊,聘请民间艺人进校授课,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这门艺术课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自制瓷器技艺高

在浙江龙泉市的工坊里,上垟镇中心小学和小梅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正在制作青瓷,工坊里摆着的都是学生们自己制作的精美瓷器,和泥、车胚、上釉……孩子们做得一丝不苟。中国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遗址就坐落在小梅小学校内,因此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读书、玩泥、想未来”。上垟镇中心小学的老师告诉记者,当地很多家庭都有瓷窑,孩子们在家跟着父母学技术,到了学校有陶瓷校本课程,所以孩子们个个都是技艺不低的“瓷乡义娃”。

而在辽宁沈阳展区,来自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满族学校的几名学生们则在玩皮影,童趣十足。“沈阳关氏皮影”第五代传人关维颖介绍,满族皮影深受学生喜爱。完成一个皮影,需要经过画、刻、剪、缝、黏等步骤。在皮影戏表演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学会合作。一项艺术课程,让学生在多方面都有成长。

学生手工里的家乡美

在宁夏吴忠展区,麻绳被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造型,有龙、乌龟、鞋垫以及各种表情的面具等。吴忠市利通区第十一小学带队老师尹金梅告诉记者,吴忠市有充足的麻原料,易得易做,是西北妇女闲暇时一项最为传统的手工。学校利用当地的特色在学校开设了麻编、绒绣校本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和兴趣。

在福建省厦门展区,“周永芬”软陶特色工作室的孩子们正在用软陶创作,闽南古厝、鳌鱼、拍胸舞、骑楼、惠安女戴的斗笠等闽南特色文化都被用软陶表现出来。

据介绍,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这一形式突破了美术展只有作品的局限性,进一步扩大了展演活动的参与面和受益面。这一新增艺术形式将在今后的全国展演中延续。

亮点

艺术教育城乡“齐步走”

我市农村中小学明年开齐音体美

艺术教育不是城市孩子的特权,农村中小学生同样有迫切的需求。从2014年起,我市启动了“艺动城乡”特色活动,把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加大对农村艺术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艺术教育发展差距,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人人享有艺术的育人大格局。

城乡结对学生兴趣浓

作为城区结对学校,自2013年以来平度明村小学与青岛福州路小学,在课堂改革和教学管理经验方面多次开展交流、互访。“尤其是这两年,在福州路小学的帮助下,我校的艺术氛围越来越浓。”平度明村小学校长纪宁说,一些大型的文艺活动对农村师生来说很遥远,绝大部分只能通过电视观看。而与福州路小学结对后,该校师生带着一些精彩的戏剧、舞蹈、校园剧,走进明村小学。“孩子之间切磋、交流,他们很快就融入这个氛围,兴趣也被点燃。”纪宁坦言。如今明村小学开设了吉他、书法、绘画、课本剧等近30个校级社团,这些社团的开设很多是从福州路小学借鉴而来。学校的艺术氛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报名学生少,社团开不起来;现在每个社团都很火爆,学生参与度达到90%。

农村艺术教育提硬件

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表示,实现城乡艺术教育的均衡化发展,首先必须让农村艺术教育活起来,迈开腿,艺术教育条件的改善是促进城乡艺术教育“齐步走”的基本保障。我市从“软”师资和“硬”设施两方面着手,以农村重点教育建设项目为载体,加大投入,重点改善农村薄弱学校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同时注重提升师资力量,有效促进了农村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2015年起到2017年,为全市56个农村乡镇,采用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购买280余名音、体、美、英语及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服务,实现农村中小学校开足开齐音体美等课程。

挖掘农村地域艺术

乡镇农村不仅有恬淡清新的田园生活环境,更在自然的环境中蕴藏着大量具有鲜活、鲜明艺术个性的地域艺术资源。而如何挖掘、利用好这些艺术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艺术教育,成为“艺动城乡”活动的一个突破口。胶州市大同小学、即墨市第四实验小学等部分学校将胶州大秧歌、柳腔等非遗艺术项目引进校园,排演富有教育意义和时代特点的新剧目,让学生更广泛地接受艺术的熏陶,“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艺术特色初具规模。城阳街道古庙小学盘鼓项目、崂山华楼小学剪纸项目、棘洪滩街道葫芦丝项目、上马街道安塞腰鼓项目等一批批农村学校特色项目深入普及,特色明显,让艺术特色教育成为“艺动城乡”教育活动的亮点。

专家做农村艺教领头雁

王铨表示,基层农村艺术教育的普及,最需要的是领头雁。一位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就能盘活一个艺术项目的普及,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可以说,具有专业水准的领头雁决定了一所学校、一大批孩子的未来。农村艺术师资水平在短时间内,还无法达到这一水平。于是,“艺动城乡”活动把“领头雁”带到了农村师生的面前。

2014年,市教育局创建“青岛市中小学艺术教育专家指导团”,成立 “青岛市艺术教育促进委员会”,出台政策扶持鼓励农村中小学校与国家级专家、艺术院校、专业院团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大师乡村工作室,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推进和提升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持。2014年起,青岛大学艺术院校的志愿者在学院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走进城乡学校,深受众多农村中小学的欢迎。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臧旭平 王建亮

[编辑:夜楼]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