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足球名宿辅导团造访青岛 挖掘“未来之星”

2017-05-19 14:02:59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光影

原标题:足球名宿辅导团造访青岛 现场观战挖掘“未来之星”

为期5天的中国足球名宿辅导团“未来之星”——青岛站活动正在火热进行。本周一至周五,王俊生、容志行、戚务生、马元安、李晓光、赵书田、刘国江、王东宁、国作金、宿茂臻等足球名宿深入岛城校园和青训俱乐部,就校园足球发展、青训建设、青少年球员培养等话题与岛城中小学分管副校长、校园足球和青训教练、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座谈,在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同时给出针对性指导。

在青期间,名宿辅导团先后到青岛六十三中、青岛王埠小学、乔伦足球运动公园、黄海足球俱乐部、青岛实验高中、鲲鹏足球俱乐部等走访调研。名宿们还现场观看了“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的多场决赛,从中挖掘“希望之星”。

教练员应尊重孩子成长规律

68岁的前国家体育总局足管中心主任王俊生,堪称中国足球步入职业化的重要奠基人。曾多次造访岛城的他对青岛校园足球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王俊生认为,搞校园足球切忌急功近利,绝不能为了追求短期成绩而拔苗助长。他说,尤其是在训练6至12岁的孩子时,要格外小心,必须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科学研究表明,在6岁之前,孩子的神经系统已基本形成,而此时,他们的心脏正在慢慢发育。这个阶段,如果训练时负荷过大,孩子的心脏肌肉会明显增厚,等他们长大了,心脏就会发育不良,到时候别说踢球了,就是当一个普通人都有问题。”他还说,主导爆发力的白肌和主导耐力的红肌都有不同的训练阶段,如果练反了,危害也很大,“另外我们要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绝不能让孩子因为踢足球而荒废了学业,失去了道德准则。”

校园足球不是为了多培养几个球星

在王俊生看来,校园足球是百年大计乃至千年大计,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多挖掘培养几个球星,而是以此为切入点和抓手,全面提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梦”。王俊生曾在日本的校园里看到,数九寒冬,男孩子穿的都是裤衩,女孩子穿的都是裙子,这一幕让他颇为感慨:与邻国的同龄人相比,中国孩子的身体素质已经落后。

王俊生认为,踢足球除了能强身健体外,更能健全孩子的人格,“踢足球的孩子,在队里要和队友们竞争场上位置,到了赛场上还要与对手拼抢。经此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会得到很好的加强,将来步入社会就会更好地适应。”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超已成为全球“最不差钱”的足球联赛之一。不过王俊生说,国际足联的相关研究表明,想搞好足球,人口和资金只是相关条件,而非决定因素,最重要的还是足球传统和文化。

打通升学通道是关键

足球是公认的世界第一运动,踢足球的孩子很多,但长大后能成为职业球员的凤毛麟角。当不了职业球员,还难免会因为踢球耽误了学习,这些孩子的出路在哪里?对此,王俊生认为,打通踢球孩子的升学通道,让他们可以凭借足球这个一技之长进入更高级别的学校是关键,只有解除了孩子及其家长的后顾之忧,把校长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校园足球才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在这一方面,青岛已做得相当不错。据介绍,青岛已基本打通踢球孩子的升学通道,今年单是局属中学就计划招收207名足球后备人才,并已出现多所重点高中争抢“小球星”的现象。每年,青岛都有许多踢足球的孩子通过特招政策进入全国各地的高等学府。

校园足球活动全面开展多年,“市长杯”的竞争愈发激烈。曾多次摘金夺银的青岛上清路小学,如今随着群雄并起统治力有所下降,但本赛季还是有3支球队进入不同组别的八强。从该校走出的孙维嘉,目前在青岛市足协U13代表队担纲主力,是全国同龄足球少年中的佼佼者。据了解,其水平和潜力优于同年龄时的郑龙,前途不可限量。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