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即墨区“校企合作”定向培养职业人才 学生就业率达100%

\
 (来源:即墨区)

信网6月22日讯 (通讯员 张涛 记者 谷正原)“今年的毕业生上月就被抢光了。”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周明涛对此习以为常。 “每年都是提前好几个月就完成100%对口就业,多数时候是企业问我们要人,学生全部给出去了还是不够。”6月22日,周明涛笑呵呵地说道。

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型院校,近年来即墨区高级技工学校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工学结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订单式”职业人才,吸引了当地企业专赴学校“问技、抢人”,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都高达100%。

毕业于即墨区高级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李仕龙,几个月前,他和其他20多个同学一起进了坐落于即墨区的一汽大众物流有限公司实习。通过在不同车间、岗位的轮岗,李仕龙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能吃苦的精神,被一汽大众物流有限公司录用。现在,他不仅获得了每月8000的工资,公司还将他作为重点人才进行培养。公司人事部经理说,像李仕龙这样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正是企业最急需的人才。

副校长周明涛认为,市场需求催“热”了职业技工教育。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这几年即墨区企业的用人观念越来越理性,不再只看重学历,而更加注重实用技能。当那些手持高等学历的大学生为了工作四处奔忙时,出身“低微”但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校毕业生却越来越吃香,就业渠道的畅通直接拉动了招生升温,近几年,具备一定理论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技术工人更加稀缺。为了给企业发展储备人才,许多用人单位不仅为中职生、技校生开出了远超大学生的高薪,还与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订单式培训协议。

孙山从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毕业,应聘到位于即墨区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一个月能挣6000多元钱。孙山说,他们班里50多名同学都找到了工作,有的同学刚结束了以前的实习工作后没几天就又找到了新工作,还有的同学干脆就被实习单位直接“截留”了。

“实现校企合作对接,不仅让职业技术院校与用人单位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且可以让学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为社会、企业培养急需的人才,这也将是未来职业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一汽大众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推进政府、学校、企业三方主体协同发展,以经济产业升级优化为立足点,以技术转移和共同开发为主要载体,根本目标是让现代人才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对学校来讲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连,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学校的教学只有和产品结合起来,只有和企业结合起来,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 ”周明涛认为。

[来源:信网 编辑:可可]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6/22 20:55
· 来源 ·
信网
· 责编 ·
可可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