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9月10日讯 9月9日,由青岛市委组织部、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第十二届“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在西海岸新区正式启动。作为青岛招揽高层次人才的“金字招牌”,本届活动以“智汇青春之岛,博引活力未来”为主题,吸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0余所国内外重点高校的近千名博士生参会,通过“产业对接+区域协同+沉浸体验”三维模式,实现人才需求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耦合。活动现场,5名前沿领域博士与海军航空大学、中电科思仪科技等5家单位率先签约,标志着青岛新一轮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取得开门红。
精准锚定“10+1”产业:从“广撒网”到“滴灌式”引才
本届活动紧扣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布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细分赛道,构建 “需求摸排—提前筛选—精准对接”全链条引才机制。前期,市人社部门深入125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调研,征集3219个博士岗位需求,涵盖芯片研发、海洋生物研究等核心领域,推动用人单位提前介入简历筛选,锁定研究方向高度匹配的人才,实现“参会即精准适配”。
“这次与海军航空大学签约,既圆了参军梦,又能从事海洋相关研究,还留在了青岛。” 山东大学陈云博士的感言,成为 “产才双向奔赴” 的生动注脚。活动现场按产业领域划分招聘专区,百余家企业与博士面对面洽谈,镭测创芯、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推出年薪最高60万元的科研岗位,吸引高新技术、海洋领域人才驻足。市人社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打破传统招聘‘大海捞针’模式,让企业从‘被动接访’变为‘主动选才’,确保人才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首创济青双城联动:区域人才协同迈出新步伐
作为本届活动的突破性亮点,青岛首次邀请济南市重点用人单位设立专属招聘专区,联动落实山东省“济青双心联动”战略,打造跨区域人才流动新通道。浪潮集团、中国重汽等23家济南龙头企业齐聚专区,带来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领域的555个博士招聘需求。
“济南的煤炭地质勘察岗位与我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没想到在青岛能同时对接两座城市的优质机会。”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大学的博士生表示。专区内,企业招聘负责人不仅详解岗位需求,更与博士探讨技术攻关路径与职业发展规划。多家企业反馈,此次对接效率远超预期,博士的研究背景与产业需求匹配度达75%以上。“双城联动既能为人才提供更多选择,也能推动济青产业优势互补,让人才在区域协同中实现价值最大化。”市人社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强调。
沉浸式体验多维赋能:让博士“读懂青岛、选择青岛”
为增强博士对青岛的认同感,活动创新设计“科技+产业+文化”沉浸体验体系,从“认知”到“认同”全方位展现城市魅力。在“青味科研所”展区,琅琊台酒、流亭猪蹄等地方特产与三维扫描测风激光雷达、智能无人机光伏巡检技术同台亮相,20家本土企业与科研单位的成果展示,让博士直观感受青岛“传统底蕴+科创实力”的双重特质。
产业认知层面,依托岛城知名度高、需求旺盛的用人单位,集中打造了10个专题研修营,覆盖“4+2+4”海洋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未来产业等领域,博士可深入芯恩(青岛)集成电路、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等企业,近距离接触半导体封装、海洋生物制品等技术生产线,深入了解青岛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人文体验环节,市南区上街里文化街区、市北区大鲍岛休闲街区、即墨古城等“顶流打卡地”串联成线,博士们在漫步中感受青岛的历史文脉与城市活力。
西海岸新区作为“东道主”,更推出“大国重器 逐梦深蓝”“科创引领 强芯扩屏”等5条产业研学路线,组织博士参观啤酒文化博物馆、中电科思仪科技等载体,并联动43家重点企业设立专属对接区,推送1350个高层次岗位,提供政策咨询、新区推介“一站式”服务。“通过参观芯恩的关键技术生产线,我看到了青岛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决心,这让我坚定了留下来的想法。”一名微电子领域博士说。
十二年品牌沉淀:3000余名博士扎根青岛,未来生态持续优化
自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已累计吸引万余名博士来青研修,其中3000 余人选择留青就业创业,为青岛构建“10+1”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下一步,青岛将持续强化“博士行”品牌辐射力,一方面深化“提前筛选+精准对接”引才机制,推动人才需求与产业规划动态匹配;另一方面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在住房保障、成果转化、科研支持等领域推出更多务实举措,让“选择青岛”成为高层次人才的主动选择。
“我们要让青岛不仅成为博士就业的‘目的地’,更成为实现梦想的‘启航地’。”市人社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青岛将以“博士行”为纽带,持续完善“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机制,为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集聚更多智慧力量。(记者 李如艺)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