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让优质教育流动起来 青岛打造家门口的“好初中”

原标题:强校提质,打造家门口的“好初中”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曾几何时,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让不少家庭深陷“择校难”的困境。部分薄弱初中受限于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单一、管理模式滞后等短板,难以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迫切期待。2022年,青岛市教育局启动初中强校提质行动,锚定优质均衡发展目标,遴选53所关键初中学校,通过“揭榜挂帅”选聘校长、跟岗学习、教研员包靠等9项措施,推动一批薄弱学校实现跨越式“蝶变”。今年以来,青岛市进一步优化布局,动态调整新一轮强校提质试点校至55所,调出8所、补入10所,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辐射范围,让“家门口上好学”的美好愿景稳步转化为民生实景。

资源融通

打破壁垒让优质教育流动起来

“我们学校的前身是村办学校,2019年改扩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中70%是外来务工子女,曾是区域内的‘拖底校’。而如今,借着强校提质行动的东风,师生整体素养实现了质的飞跃。”白云山学校校长袁秀云介绍道。

近年来,学校锚定课程创新这一核心“引擎”,在夯实基础课程的同时,深耕特色育人路径,不仅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更在实践中培育出一批教学骨干与学科名师,学校的办学声誉也显著提升。如今的白云山学校,已升级为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直属公办学校,成为家长们口口相传的“家门口的好学校”。“这几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生源回流幅度高达300%,家长满意度更是达到98%。我们终于实现了‘学生喜欢、教师热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温暖学校’这一办学愿景。”袁秀云的话语中,满是耕耘后的欣慰与自豪。

白云山学校的“华丽变身”,是青岛以资源均衡为“基石”推进强校提质的生动写照。青岛聚焦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创新推出集团化办学、学区协同等多元举措,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

市北区创新实施集团化办学“1246战略”,发布“4+3+N+X”初中全域集团化方案,实现辖区学校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同时,向上“借势”,与青岛大学、青岛二中、青岛九中等院校及教育集团深化合作,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向下“聚力”,构建19个区域特色“初小共同体”,以初中学校为引领,推动共同体与教育集团间实现办学理念、特色课程、名优教师、教研培训、活动共创、校外资源“6个共享”,让优质资源在全域范围内高效流动。根据7所试点校的经验成果,以点带面,全域联动,发布《市北区关于推进全域初中学校强校提质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激发全区初中学校提质增效。

市南区按“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将8所初中、29所小学及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划分为6大学区,各学区成立理事会、制定章程,以“学片”初中为引领构建管理共同体,将强校提质攻坚延伸至小学高学段,实现从封闭办学到开放办学的转型。同时,围绕“统筹招生培养、教师资源、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育资源、家长资源”6大任务,各学区因地制宜开展探索,推动教师从“学校人”向“学区人”转变。如,东三学区(学区长学校为青岛57中)深入研究“初小”衔接课程,打破学段壁垒,联合3所小学,探索“育苗期—培植期—拔节期”三段式育人,开发“虹吸阅读”“实验操作”等贯通课程,推出“共享课程菜单”,为学区内学生的学段衔接奠定基础。

师资赋能

筑牢教育质量“第一资源”根基

近日,即墨区岘山中学初三学生小强(化名)的学习状态格外饱满——课堂上紧跟节奏,课后自主拓展有条不紊。得益于该校推行的分层走班教学,他的整体成绩实现稳步跃升,成为该校办学质量蜕变的一个生动缩影。3年前,岘山中学还是一所师资紧缺、口碑存疑的新建校,如今,通过一系列精准施策的教育改革,它已成功“逆袭”为家长认可度高、社会评价向高的“好学校”。

“在对标市(区)优质学校的学习交流中,我们精准捕捉到分层教学的先进理念。2024年,首先尝试班内分层教学,效果明显;2025年春季,学校率先在初三年级试点推行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通过精准匹配不同学情学生的学习需求,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岘山中学校长李军风向记者介绍,目前“六层五维”的分层教学,覆盖八九年级数、英学科,七年级实施班内分层,结合智慧平台精准教学。

谈及学校的发展蜕变,李军风坦言,建校初期,学校教师队伍由城区、乡镇众多学校调入教师组成,整体教学水平相对薄弱,这成为制约办学质量提升的瓶颈。“多亏了强校提质行动的有力赋能,我们的教师获得了大量外出交流学习、参与专题研讨的宝贵机会,市(区)教研员更是定期入校,通过示范课展示、教学重难点研磨、一对一指导等方式传经送宝。”在多重资源的精准助力下,学校教师队伍实现了快速成长,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如今,已有30余名教师在市(区)级教学竞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中崭露头角、斩获佳绩,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夯实了教师这一“第一资源”的坚实根基。

近年来,青岛聚焦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攻坚质量内涵为核心,多措并举引领薄弱校“强筋壮骨”、高质量发展。在专家高位领航研训方面,青岛引进北京十一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及名校专家资源,开展多次专题培训;市级层面同步组织专题培训、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等,遴选培育4项强校提质特色教学法,为学校改革提供专业指引。

创新教研员包靠指导机制,组织区(市)教研员定点包靠55所试点校,累计到校调研指导1992次,联合学科名师开展“同课异构”送教活动765次,输送优质教学资源200余项,实现“精准滴灌”式帮扶。在市级课题引领方面,围绕学校特色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立27项初中强校提质市级专项规划课题,借力高校、科研机构专家资源提供专业指导30余次,以课题研究破解教学实践难题,推动教育教学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

稳步推进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索,支持试点校加入全市初中分层教学研究联盟,通过召开分层作业专题研讨会、组织现场观摩会,聚焦作业设计、集体备课、多元评价等关键环节,完善分层教学系统设计,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吃得饱、学得会、有提升”。

与此同时,青岛持续加码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力度。建立“校长、书记、分管副校长一线授听评课”制度,要求校领导每周听评课不少于5节,以“沉浸式”督导倒逼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在名校长、骨干干部、名师等优质人才配备上,优先向薄弱试点校倾斜,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政策优待,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热情。以城阳区为例,当地为试点校定向引进博士、硕士人才23名,不仅填补了部分学校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空白,更以高素质人才为当地教育注入创新活力。

内涵提质

特色育人与数字赋能双轮驱动

在平度市凤台中学,“凤台读书声”栏目已成为该校师生喜爱的文化阵地。老师、学生、家长通过分享近期阅读感悟,共同提升文化涵养。近年来,该校紧紧抓住青岛市启动强校提质工作的发展机遇,锚定“凤之舞”特色教育品牌建设,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育、育人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了“凤台读书声”“凤台搏击”等特色文化名片。

近年来,青岛各学校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创新育人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胶州市教体局以文化引领为核心抓手,系统打造“尚善尚美”德育品牌,深耕精神、课程、活动“三位一体”全环境育人体系,推动校校有文脉、处处见成长,让初中强校提质由硬件改善迈向内涵跃升。目前,胶州市23所初中全部完成文化诊断与特色定位,生均社团数、校本课程门数逐年增加。青岛沧口学校紧抓“强校提质”发展机遇,深入推进系统性改革。构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135根基课程”体系,有机融通3类课程,设立明德、启智、健体、育美、崇劳5大板块,通过长短课结合与校本节日活动有效促进五育融合,学生在全国及省(市)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

在特色育人的同时,青岛积极探索信息化赋能,创新“智慧教育”新模式。建优“基础+特色”有机融合的教学资源“蓄水池”,开发“名师导学课”等线上公益课堂,满足师生资源使用多样化需求。依托智慧教学与作业管理系统,打造试点校优质资源库和数字资源交流共享专区,系统已使用712余万次,累计选编、创编各学科校本优质习题资源90余万道,累计精准布置批改课时、分层及靶向作业54余万次,实现作业内容可见、时间可控、结果可讲解,助力作业精准指导。

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先行者,崂山区以三大关键举措推动初中强校提质,实现育人质量跨越式提升,即“山海AI”智慧教育体系为核心,聚焦初中教育提质需求,通过智慧统筹作业,实现“减量提质”;AI学伴与助教协同,打造个性化教与学;创新“班级 CIO”机制,提升学生数字素养。西海岸新区推动智慧教育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3所学校获评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特色学校,3所学校入选“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2名校长获评青岛数字化精英领航校长,2人获评首席信息官,4人入选青岛市135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10人获评青岛数字化精英教师。

从资源均衡到师资赋能,从特色育人到数字赋能,青岛初中强校提质行动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秦璐]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1/18 07:23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秦璐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