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直播带货“蒙眼狂奔” 谁给主播“顶风作案”的勇气

原标题:整治直播带货乱象还需下猛药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的王女士在直播间买了三十多件玉石产品,没想到经专家鉴定,这些“翡翠”全是酸洗注胶过的。找店家追责时,却发现店铺早就注销了。

不止有售卖假冒伪劣商品,还有销售数据造假、虚假夸大宣传、“买完不让换”……一桩桩带货主播“翻车”事件引发消费者吐槽,也折射出直播带货行业乱象丛生。

作为一种数字经济新业态,当前直播带货问题频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商家、主播、平台三者间责任界定不清晰,以致遇到问题时互相“踢皮球”。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时,直播购物的特点决定了取证难、维权难,这无形中又给了部分带货主播“顶风作案”的勇气,也让一些直播平台沦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

无规矩不成方圆。面对“狂奔”的直播带货,除了加快相关立法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外,厘清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加大对带货主播和直播平台的监管和惩罚力度,亦迫在眉睫。

直播间售假等问题屡禁不止,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使然。在高额利润面前,过低的违法违规成本,不足以对带货主播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治疗“顽疾”还需用猛药。对那些劣迹斑斑的问题主播,处罚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不仅要让其付出惨痛经济代价,更要将其列入黑名单加以限制。对那些管理不力、出现问题频次较高的直播平台则要通过约谈、限期整改等方式督促其改进落实。

直播带货前景广阔,但其健康发展有赖于各方共同努力。特别是带货主播们更应牢牢坚守职业道德,坚持高度自律,如果只图眼前一时利益,必将自食苦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沈 慧)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三人目]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1 11/24 14:01
· 来源 ·
经济日报
· 责编 ·
三人目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