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世界诗歌日青岛诗人不再小众 告别沉寂新人崛起

2018-03-21 11:23:21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世界诗歌日青岛诗人不再小众,告别沉寂新人崛起

“诗是真正让我们安居的东西。”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如是说。3月21日是世界诗歌日,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每年3月21日定为世界诗歌日,以推广诗歌这一优美文化形式的创作、阅读和出版。青岛的诗歌创作底蕴深厚,但长久以来,诗人们给大家的印象都比较低调小众,和诗歌有关的活动也都像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为了打破小众圈层的藩篱,让诗歌融入大众生活,今年青岛市作协成立了诗歌创作委员会,推出诗会、笔会、沙龙、研讨班等,让诗歌不再沉寂,在举办诗会的过程中还涌现了一批青岛诗歌界的后备力量,让大家看到诗歌萌动勃发的前景。

\

诗歌底蕴:诗人群体庞大各有风格

青岛市作协主席高建刚认为,青岛的诗歌创作是有历史渊源的,“大体上有个共识,在上世纪30年代,青岛聚集了一批颇为活跃的诗人和作家,比如闻一多、陈梦家、方令儒等人,一时间新月派成为青岛的文化符号。上世纪40年代出版的刊物《民民民》,在当时影响很大,编辑黄耘和著名诗人李瑛都是当时诗歌创作的重要人物”。

整体来说,青岛有着丰厚的诗歌底蕴,高建刚透露,“上世纪80年代,谢颐城在青岛办过诗歌讲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时写诗的人很多,比较活跃、诗作有特点的比如耿林莽、纪宇、谢颐城、栾纪曾等影响力较大”。这一时期的诗人群体还是很庞大的,而且各有风格,诗作也是多姿多彩,以耿林莽为代表的散文诗群在全国很有影响。“现在依然活跃在诗坛的中青年诗人有高伟、邵竹君等,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

上世纪90年代,诗歌在创作和影响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和落寞,越来越小众,诗人越来越低调。但高建刚认为,近几年青岛诗人的热情又开始回温,“之前在青岛能发表诗歌的平台也比较少,没有更多专业的诗刊,现在有了博客、新媒体,诗人们有了更多的展示平台”。

\

诗人低调:流派方面呈现不够分明

谈到当下的诗歌现状,高建刚认为,小西、李林芳、韩宗宝、江红霞等诗人的作品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从流派上讲,青岛诗人在这一方面呈现得不够分明,“这是青岛诗人的一个特点,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坐标上单打独斗来创作诗歌,没有形成特别分明的流派。”此外,青岛市的诗歌创作底蕴深厚,但在外知名度还不够。

青岛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诗人、作家高伟认为,“相对于其他创作形式,诗歌是比较小众的,以前都说诗人要耐得住寂寞,的确,写诗并不具备通俗的性质。实际上,我所认识的诗人,即便小众,他们也是不会放弃写诗的,不让他写是不行的,诗人都需要一个出口”。诗人虽然低调,诗歌相对小众,但“我们要让诗歌感染大众,让诗歌配得上青岛这个诗情画意的城市”。

以前诗会等活动都是“静悄悄地开”,很多人都不知道,高伟说,在四川有个诗人翟永明办的“白夜酒吧”,是当地诗人的据点,在全国都很有名,但青岛一直没有这样的“据点”,“其实举办这样的活动并没有太高的成本,但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追求和多样化的文化生态”。

诗歌回潮:元宵诗会后再办“樱花诗会”

现在青岛的诗歌氛围开始有逐渐浓厚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歌的热潮有点要回来了”。高伟透露,“以前来参加诗会的基本上就是诗人,人数相对较少,这两年发现,很多和诗歌有关的活动,报名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不再局限于诗人,80后、90后是主力。可以说,大家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在关注心灵,给它提供一个安放的空间,诗歌,恰恰提供了这个可能”。

今年1月,青岛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成立,高伟说:“我们会让诗歌慢慢高调一点。”诗歌创作委员会举办了元宵诗会,大获成功,“超出了我的设想,本来预计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结果一直开了3个小时,没有一个人走,大家都在安安静静地聆听诗歌,感受诗歌文字和韵律之间的美”。

高伟说:“此次活动通过前期发动,征集到岛城各界诗人、诗歌爱好者创作的数百篇诗歌。后经反复研讨评选,32位作者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在这些作者中,有专业作家和诗人,也有诗歌爱好者。其中,最小的诗人是16岁的学生李宗航,最大的则是80岁的老人。”小诗人的推出,也展示出青岛诗歌界的后备力量。除此之外,诗歌创作委员会还将在近期举办“樱花诗会”,将邀请更多人参加。

\

李宗航

特写:小诗人亮眼,文坛有了后备力量

在青岛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举办的元宵诗会上,16岁的李宗航凭一首《很久是多久》,赢得现场的热烈掌声。接受半岛记者采访时,李宗航谈他心中的诗,“诗歌是特别美好的东西,有一种神秘感”。

李宗航透露,他从小就比较喜欢读现代诗。从小就喜欢写作,写过小说,古体诗,也开始尝试写现代诗,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他就渐渐开始大量写诗,发在自己的公众号“绿鸟诗城”里。

李宗航目前就读于青岛二中,他说,诗是一种体会的过程,“因为它可能来自于生活中,也可能来自于自己的想象。写诗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事物的看法。有的时候,看到一处景色,得到一个东西,或者遇到一件事,都有可能产生联想,表达在诗歌之中,体现自己的感悟”。他说,青岛二中的诗歌氛围非常好,有诗社,“同班同学也有很多人热爱诗歌,可以一起交流一起写诗”。

说到诗歌的神秘感,李宗航认为,诗歌从来都不是一种直抒胸臆的文体,它总是对想表达的感情若隐若现,以至于要让读者慢慢揣测,“但事实上,读者揣测出来的,是读者自己对诗的理解,这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了”。

李宗航喜欢北岛、海子的诗,“因为他们写的诗创造了一种比较美的意境,表达的内容虽不可捉摸但又直抵内心,所以我们能陷进联想里面”。李宗航目前已经创作了百余首现代诗歌,计划一两年内出版诗集,“以后会继续写下去”。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