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4 12/04 09:41
· 来源 ·
· 作者 ·
王学义
· 责编 ·
苏青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明代四大名僧之一憨山大师 在崂山修建海印寺

\

憨山大师画像 那罗延窟

在崂山太清宫三清殿前山门外,竖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海印寺遗址”。碑文写道:“海印寺 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印寺于宫前 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复宫。”短短数十字 ,记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故事。

而这里所说的“憨山”,则是明代四大名僧之一的憨山大师。他在崂山的一番作为,给这座名山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把崂山引入了明朝后期一出现实版的宫斗剧中,其复杂伦理与权势的纠葛缠斗令人为之心惊肉跳。

自幼像木桩,乳名叫和尚

据《憨山大师自叙年谱》记载,憨山,俗姓蔡,名德清,全椒古蔡浅(今安徽和县绰庙)人。他生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即公元1546年。像很多著名僧人一样,他也有着诸多奇异通神的传说故事。

据说,德清的母亲平时信奉观音菩萨。有一天,她梦到菩萨领着一个小孩进自家门来,她把孩子抱了起来,于是就有了身孕。小德清出生后,一脸佛像,洗浴之水异香扑鼻,父母心中欢喜,给他起乳名为“大美”。

然而,这位起了好名字的婴儿成长并不顺利,周岁之时就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夭折。给孩子求医问药的同时,母亲也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祷告,称“愿舍儿出家”。说也凑巧,小德清的病渐渐好了。母亲便将他寄名于本地的长寿寺,将乳名改为“和尚”。

小德清从小沉默寡言,三岁的时候常常独自静坐,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他的爷爷经常说:“我这孙儿就像木桩一样。”

小德清的叔叔非常疼爱他。七岁那年,小德清放学回家,发现叔父已经死了,一家人哭得死去活来。他心中疑惑,便问:“死,是到什么地方去了?”过了不久,二婶生了一个孩子,小德清又问:“这孩子是怎么钻进婶婶的肚子里去的?”母亲当即给了他一巴掌,骂道:“傻孩子,你是怎么跑到你娘肚子里来的?”挨了打的小德清不敢再言语,但心中依旧疑惑。关于生死二事,在他心中已然结下了疙瘩。

宋智明先生所著《憨山大师的一生》一书中,还记载了两个关于德清母亲的故事:

八岁时,小德清被送往河对面的学校读书。因来回不便,母亲只允许他每月回家一次,其余时间只能住在亲戚家。一天他回家探望,因为舍不得母亲而不肯去上学。母亲一怒把他赶到河边,他依旧不肯登船。母亲一怒提起他的发髻,将他抛到河中央,转身走了。危急时刻,祖母恰巧路过,连忙叫人将小德清救起,送回家中。可是,母亲还是把他打出门来。祖母怪她无情,她却说:“必须断了他的爱恋之情,他才能认真读书啊。”

十岁时,小德清又对读书产生了厌倦情绪。他问母亲:“为什么要读书?”母亲说:“做官。”“做多大的官呢?”“宰相。”“做了宰相又如何呢?”

小德清的这一发问让母亲难以回答。最后,他叹息道:“可惜一生辛苦,到头来也只能罢了,我只想做个不罢的。”母亲斥道:“你这个不成器的孩子,只能当个挂搭僧!”

所谓“挂搭僧”,即游方僧人,行走天下。母亲当时不会想到,儿子后来真的成为一个僧人,而且是天下闻名的高僧。

刺血写经,受到太后青睐

青岛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赵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称,在德清十二岁时,父亲要为他订婚,德清不肯,执意要出家,于是到南京报恩寺去投奔西林大和尚。十九岁时,最终由栖霞寺云谷法师剃度出家。就在这一年,德清听到一位法师讲《华严经》,感觉受益匪浅,“自此之后,他一生与《华严经》伴随始终”。

和当时的很多僧人不同,德清除了研习佛经之外,也读了很多儒家的书,比如四书五经、《史记》、《汉书》以及诸子百家文辞诗赋等。他可以宣讲四书,赋诗成文。

在《憨山大师的一生》一书中,德清二十一岁时,报恩寺遭遇雷火,归于瓦砾。德清立志以后一定要“复兴祖庭”,这应该也为他日后建寺埋下了伏笔。他和另一位名叫妙峰的禅师结伴远游。中途,妙峰禅师独自修行去了。德清只好孤身远行,路过山西忻州北台的憨山时,他非常喜欢那里秀丽的风景,于是默默给自己取了这个法号。

这里顺便说一句,关于这座憨山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魏文帝在这一带出巡,半路看到一个从西域骑马而来的和尚,样子很是憨厚。他下马向魏文帝请求道:“老僧长途跋涉,累得实在走不动了,陛下能否赐我一块地方,让我躺下休息一下呢?”魏文帝当即恩准。老和尚从马上取下行李,就地铺开。谁知,那铺盖竟然一铺就覆盖了周围五百里的地面。魏文帝这才明白,原来眼前是个神仙。此刻,老僧重又上马飞驰,身后则有一座大山紧紧跟着他飞跑。魏文帝惊道:“你怎么这么憨啊,还不赶紧停下来!”经这一喊,那飞跑的大山立刻停落下来,老和尚也消失不见,那山便成了憨山。

当然,当时的德清并未正式以“憨山”为法号,他使用的法号是另一个,叫做“澄印”。

根据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记载,明万历初年,德清来到明代的都城北京城。在这里,他遇到了当时已经名扬四海的高僧云栖袾宏。他比德清大11岁,也是后人所称的明代四大名僧之一。二人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机。

万历五年,也就是1577年,德清已经31岁,仍在北京城修行和交游。也就是在这一年,笃信佛教的慈圣皇太后选僧诵经,这时的德清已在北京城颇有名气,因此也在入选之列。而且,皇太后也听说过他。在诵经的同时,德清还写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

为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德清其实下了很大的决心。赵伟教授称,当时德清“因思父母罔极之恩”,于是决心“刺血泥金”书写经书。德清刺血写经之事,当时也得到了十五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支持,慈圣皇太后也特赐金纸让他写经,使德清大为感激。书成之后,德清便离开北京到五台山去了。

离开五台山,来崂山寻梦

青岛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称,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德清就与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挂钩在了一起。此后,慈圣皇太后在诸多佛事中,多次倚仗德清。

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中称,万历八年时,官府给五台山定的岁贡皇粮是500石。德清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减免,岁贡果然获得免除。由此可见他当时的名望之高。

在《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中记载,他晚年回想自己在五台山所做的佛事中有两次影响最大,乃至天下闻名。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做于万历九年,也就是1581年。当时,为求皇储,万历皇帝传旨,派人去武当山祷告求子,而慈圣皇太后则派人前去五台山,为皇帝求子。德清在此事上全力支持皇太后,而且,恰巧在法会过后的十个月,皇子降生。这一下,德清蜚声内外,“集徒讲学,每日万人,指挥若定”。

然而,五台山终究是一座太过著名的山,德清自己也意识到“大名之下,必难久居“,就开始在心中暗做打算,希望能另辟修持之路。

据说,当德清在五台山时经常会做一个梦。梦见自己走进一处金刚窟,里面有两扇大门,旁边有一座大般若寺,跨进寺门,就看到无穷无尽的虚空。德清知道,《华严疏》有句话说:“东海有处,名那罗延窟。”而年谱中还提到,唐代的一位清凉国师对此句曾有解释:“梵语那罗延,此云坚牢,即东海之牢山(即崂山)也。”于是,对崂山的向往之苗开始在德清的心中成长起来。

赵伟教授称,其实德清之所以能来崂山,有一个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此人就是胡顺庵,老家在东莱,大体相当于如今山东烟台龙口一带。当时崂山一带也属于莱州府管辖。早在万历三年,时任平阳太守的胡顺庵就想结识德清,但德清已经离开,未能谋面。没想到,胡顺庵一路狂追,终于追上德清。他们一见如故,一聊就是几天。后来,胡顺庵还派差役把德清送上五台山。此后,胡顺庵和德清做了很长久的好朋友。

“胡顺庵对德清讲起崂山之历史、景色等状况的可能性很大,德清从他口中对崂山有了更具象的认知,知道这里是一处风水宝地。”赵伟教授说。

无论如何 ,德清决然离开五台山,来到了千里之外、大海之滨的崂山。至此,他的法号正式改为“憨山”,一代名僧与海上名山的结缘也正式开始。

可以说,憨山正是为躲避功名而来。而当时崂山的与世隔绝也确实让他达到了目的,通过和自然的亲近,让他一时忘却了烦恼。另外,他也翻山越岭,从崂山东麓沿大海而上,在山崖上找到一处石窟。这处石窟四面石壁滑如刀削,地面平整如同刮过一样,石壁上方还凸出一方薄石,形状颇似佛龛。而且,在此窟顶部还有一个浑圆而光滑的洞孔直通天空。阳光由孔射入窟内,很是光明。

憨山认定这里就是佛经中所称的那罗延窟,

[编辑:苏青]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