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4 12/04 17:00
· 来源 ·
· 作者 ·
田野
· 责编 ·
苏青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为避名讳昌阳改名莱阳 莱西本来也叫"莱阳"

\

旌旗山,古名莱山

说完了李存勖,我们再来说说莱西。李存勖虽然只做了三年皇帝,但在这三年里却给青岛留下了一个印记,那就是把“昌阳”改作“莱阳”,从而引出莱西。其实,为了避讳而改地名的事儿在古代不少见 ,如晋愍帝叫司马邺,那么“邺”字就为皇帝独霸了去,甚至连地名“建邺”(今南京)也改名叫“建康”。话说回来,李存勖是怎么发现昌阳这个地名的 ,昌阳又为何偏要改作莱阳?本篇我们就结合古代的避讳来讲讲这件事。

避爷爷名讳,改昌阳为莱阳

关于李存勖改昌阳地名这件事,最有发言权的是青岛北方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的理事长宫泉激先生,他曾著有《后唐庄宗不知道有莱西》一文,对此事进行解读。

宫泉激先生认为 ,“昌阳”改为“莱阳”,历史记得非常清楚是出于“为尊者讳”。923年,李存勖灭了后梁,当了皇帝,成就了“李氏天下”,风风光光,踌躇满志,不禁想起了他的祖上。他们为唐朝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赢得了家族的辉煌。如今,祖上的光耀荫及他当了皇帝,他自然要敬重先人。

“有一次,李存勖翻阅图籍,指点疆域,当看到莱州府的辖地昌阳县名时,勃然大怒,大吼一声:‘大胆,这什么什么阳啊!’伶人们一怔,急忙围上来,看到地图的标注,马上意识到是因为那‘昌’字犯了李存勖爷爷的名讳而使其动怒。”

本文之前交代过,李存勖爷爷本名朱邪赤心 ,因为带兵打仗,表现出色才被赐名李国昌。现在昌阳县明显犯了忌讳。于是后唐的官员们手忙脚乱聚在一处给昌阳改名。“大臣们面面相觑,大动脑筋,总得有个妥当的名字改啊!他们思来想去,见昌阳城北有一莱山(后称旌旗山),便异口同声道:‘那就改叫莱阳吧。’于是报请李存勖同意,‘昌阳’便改成‘莱阳’了。”

此后,莱阳的行政级别虽然不断改易,但始终没有回到原来昌阳的名号上去,莱西的名字也就基本定型。

莱阳地名由来还有两种说法

其实,关于莱阳地名的说法还有很多。除了后唐庄宗为了避讳而改名之外,还有另外两个说法。

一说是:莱阳城北有莱山(即今旌旗山),莱阳地处莱山之阳,因以得名。即是莱阳本就因山而定名,不是后唐庄宗要求改名才定的。

一说是:汉置挺城于今市区南十里东西古城处。但这里屡遭水灾。有人看到从地里钻出五只羊朝现在县城方向跑,跑到城南关温泉,钻进泉去,遂定城址于此,名之曰:“来羊”,“莱阳”乃其谐音。

不过据考证,最后一种说法乃为好事者所造。有意思的是,这说法曾提到城南关有温泉。据说,莱阳河洛镇过去有一座“倒座观音庙”,那里地温比较高,有人考证,古时那里可能有温泉。

古书上交代莱阳地名变更的有《太平寰宇记》,内中采纳了后唐庄宗改名一说,本汉昌阳县,属东莱郡,置在昌水(即今天的五龙河)之阳,故名昌阳……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国昌”讳,将昌阳更名为莱阳。

莱西本来叫“莱阳”

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现在莱西和莱阳的关系,很多人以为莱西因在莱阳西面故而叫莱西,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其实现在的莱西就是古代的莱阳,也就是后唐庄宗改的那个昌阳。

莱西市史志办公室宋武先生对这段历史有研究,他认为莱西本来叫“莱阳”。“自唐代起,莱西和莱阳在历史上曾长期为同一建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方党组织为了便于领导,根据各时期革命斗争形势需要,曾对莱阳县行政区划进行过多次调整。据《莱西市志》记载,1941年2月莱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析出莱东行署。此时,莱阳县即今之莱西市,析出之莱东行署即今之莱阳市。”也就是说莱西本来就是莱阳县,而现在的莱阳乃是当初的莱东行署。

此后,莱阳县与莱东行署有过多次合并、分离,莱阳县因在区划调整中居原莱阳版图的西半部,反被莱东境内人习称为“莱西”,从而导致1950年3月莱阳县与莱西南县合并时,莱阳县沿用习称被定名为莱西县,而莱东县则定名为莱阳县。宋武先生认为 ,这种历史上的离合经历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使人认为莱西系由莱阳析出,起步较晚,而莱阳则历史较长,以至于现在谈历史言必称莱阳,其实不然。莱西自新石器时代至今,一直是胶东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远古有西贤都遗址和长广古城遗址可以佐证,近代有长期存在的姜山二衙可以佐证,现代有胶东第一大集水沟头集可以佐证。”

◎链接 旌旗山

旌旗山,古名莱山,位于今莱阳城北10公里处,海拔315米,有群山绵亘,列阵如营,最高峰耸立脚点山峰,状如旌旗,得名旌旗山。

旌旗山为莱阳境内的名山,以苍松翠柏,紫烟瑞云而取胜,为避暑胜地。

旌旗山两峰并峙。传说两峰本是个头矮小的兄弟两个,但都争着比试高低,结果双双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旌旗山也由此被俗称为“争气山”。明朝年间,旌旗山就被列入莱阳八景之一,名曰“旌旗晓霁”。清代大诗人宋琬曾于此结庐攻读,他在《旌旗别业》一诗中写道:“白日无旷照,细泉多奔流,时闻骤雨过,出门听已收。坐卧荒草间,飒然疑凛秋。皋陆乱云气,松脂何油油。”这是“旌旗晓霁”美景的真实写照。

 

[编辑:苏青]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