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家长自述:看我如何教儿子学科学

2015-02-26 15:06:23
来源:网易亲子综合
责任编辑:每皮
家长自述:看我如何教儿子学科学

文/豆豆妈

在我们家里经常可以听到豆豆嚷嚷:“我要做实验!我要做实验!”俨然把自己当成科学家了,呵!

也许他未必能够理解实验二字的真正涵义,其实这无非是我们当家长的灌输,小时候就会经常带他观察,鼓励他思考,与他一起动手学科学,用科学。

只要家长善于引导,给孩子创造条件,对于幼儿来说,从小做实验,学科学,当“科学家”并不是件遥不可及的事儿。

一、神奇的传声筒

最早与他做的第一个实验是传声筒,是从《布奇乐乐园》书上学来的。其实也就是小制作罢了。

找来两个喝水用的纸杯,一条毛线,两根回形针(呵,我们只用最简单易找的东西来实验科学的)。把纸杯底戳个小洞,把毛线从洞口穿过,两端毛线头朝纸杯内各绑住回形针,这样传声筒就做好了。

我和豆豆一人拿住一个杯子,一个拿着纸杯对着嘴巴讲,一个对着纸杯贴着耳朵听,豆豆玩得不亦乐乎。

然后就和儿子开始“打电话”说悄悄话,通过传声筒就可以听到,并让儿子试试把毛线拉直听的效果与没有拉直有什么不一样。

这小子通过自己切身的感受,明白毛线拉直会听得更清楚。

呵,通过玩中学,让孩子明白深奥的科学原理:空心纸筒可以放大传递声音的作用;传声筒是震动发声的,线如果不拉直,震动不明显,声音就听不到了。到现在,我们有时还会拿出自制的传声筒和豆豆没事吼两句。

家长自述:看我如何教儿子学科学

二、纱布运水

纱布运水的实验是豆豆之前最爱做的,动不动就拿来玩,也是简单易玩的。

拿两个透明的杯子,一杯装水,一杯空着。拿一条纱布,各放入杯子的两头,渐渐地杯子里的水就会因为纱布的毛细现象而运到了空杯子里。

做了几次,这小子就明白当两杯水差不多一样高的时候,就不会再运水过来了。他还自作主张拿来盐巴溶入水里,说是运得快。

结果,外婆总痛心盐巴浪费了,因为豆豆每次一用就是几大汤匙呀!呵,我看痛心是假的,看她孙子专心致志、有模有样地做实验,她在一边偷着乐呢!

家长自述:看我如何教儿子学科学
家长自述:看我如何教儿子学科学

三、鸡蛋漂浮

最让外婆痛心盐巴用得快的还不是纱布运水的实验,而是关于鸡蛋浮起来的实验。

拿来一个鸡蛋,放在一大杯清水里,发现鸡蛋沉下去了。怎么样能够让鸡蛋浮起来呢?小子看了书后知道:加盐巴呗,增加浮力。

为了让孩子明白“浮力”,我们就常常玩起了鸡蛋漂浮的实验,这是豆豆很喜欢的一个实验,对于他来说这样的实验非常有趣,特别喜欢不断加入盐巴,用筷子搅拌让盐巴溶解,然后再放入鸡蛋,看看鸡蛋的反应。

看着鸡蛋在水里因为水的搅拌旋转而浮浮沉沉,豆豆的眼睛睁得老大,看到鸡蛋因为浮力不够而沉入杯底时,马上又是一大勺盐巴加下去。当鸡蛋终于稳当当地浮在水面上时,这小子欢呼雀跃着,这时我们再适时说两句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的道理,不知他听没听懂,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家长自述:看我如何教儿子学科学

四、颜色变变变

变颜色的实验是豆豆屡试不爽的实验,他可以一整天呆在阳台埋头苦干。

买来水粉画颜料、调色盘、毛笔、排笔,当然还要有一大堆透明的瓶子。

豆豆从电视上看来,不同的颜色加在一起就会变出别的颜色。三原色(红、黄、蓝)是他的最爱,把颜料挤在调色盘里,再加上不同的颜色,搅一搅,拌一拌,就变出不同的颜色。或者加上水,又是另一种变化。

反正这小子知道了很多颜色的综合变化,如常规的有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比较少见的有红+白=粉、黄+绿=草绿色、蓝+紫=蓝紫、白+黑=灰、红+橙=桃红;还有一些自己的创意,黑+绿=墨绿,白+黄=淡黄等等,可以尝试出意想不到的颜色,还有许多中间色,呵呵,颜色真能变出大千世界。

这小子有时还不忘考考闲着的我们:“你们说,粉色加上蓝色是什么颜色?”“你们说……”

有时,则是用透明玻璃杯端来他调好的“果汁”要请我们喝,盛情得很哪!

家长自述:看我如何教儿子学科学
家长自述:看我如何教儿子学科学
家长自述:看我如何教儿子学科学
家长自述:看我如何教儿子学科学
家长自述:看我如何教儿子学科学

这两天又吵着要试看看颜料涂抹在宣纸和普通的画纸、打印纸、报纸有什么不一样,孩子有需求,当爹妈的只好有求必应的!为了不让颜料沾到衣服,还专门给他买了围裙,呵……

吃冰淇淋、冰棒的时候,豆豆会问,“妈妈,他们为什么会冒白烟?”从冰箱拿出东西,不忘叫他来摸一摸,感受一下,观察一番。

早晨吃鸡蛋,从开水里捞出水煮蛋,马上用凉水冲下,会容易剥开蛋壳,这个生活常识他一问,我们就告诉他其中的奥秘。

豆豆还喜欢观察燃烧着的蜡烛,看着蜡烛油滴下,蜡烛变短,可以看上半个小时……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科学知识。

咱们姑且不管这些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反应,对于幼儿来说,学习科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做实验也不一定得在实验室里,拿来试管、酒精灯等专门工具才可以进行。科学是生动的,是原本就在我们生活中的。生活,就是我们孩子的科学大课堂。让我们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品质,锻炼他们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我们一起做睿智的家长,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