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渔船首次开赴南极捕捞 一年毛利2亿元

2015-02-27 07:12:43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亚麦

一年可捕2.6万吨磷虾

巨型的捕捞网将南极磷虾捕捞上来后,会直接放入鱼槽,通过鱼槽进入加工车间,在加工车间内,直接在流水线上进行分拣和加工。“完整的南极磷虾会在流水线上速冻后运入冷库,不完整的磷虾则会磨成虾粉后放入冷库,还有一部分会制作成日本和韩国海钓用的鱼饵。”杜祥旭告诉记者,“明开”号之所以是亚洲最大的远洋捕捞船,是因为其具备拖网加工能力。“日捕捞量最高可达到300吨,加工量可达到200吨。”杜祥旭介绍说,这意味着捕捞和加工环节全部在船上完成,等到返回青岛时,运下船的就是成品。

除了捕捞磷虾,南极冰鱼和鲐鲅鱼也是此次远航捕捞的海产品。“我们一个航次会不断地捕捞,捕捞到一定数量后会直接用运输船把加工好的产品运到港口销售到欧美地区。”杜祥旭告诉记者,预计一年的总捕捞量要达到2.6万吨,一年的毛利润将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

巨额的收益背后有着巨额的消耗。航行一天,“明开”号的消耗是4万美元。“如果仅仅航行,一天消耗的燃油是18吨左右,如果捕捞作业,消耗的燃油是27吨左右,再加上人员开支、给养消耗,在“明开”号抵达南极之前,100万美金就花上了。”杜祥旭说。

南极三海域轮流作业

\

“明开”号最终将抵达南极的三个海域进行作业,首个作业的标号为481区。”对于为什么要分为三个海域作业,杜祥旭告诉记者,由于南极国际组织划分出了3个捕捞海域,并规定了每个海域允许捕捞的总量,所以一旦某个海域捕捞的总量满额,所有的渔船都不得在该海域作业,“明开”号会立即赶往下一个海域作业。

为了保证能追踪到磷虾的位置,“明开”号配备了多台声呐和雷达探鱼器。“一台声呐负责海域内的横向扫描,扫描哪一片海域有磷虾,还有一台声呐负责扫描海水内部,扫描磷虾所处的深度。”杜祥旭介绍说,南极磷虾虾长5到7厘米,生活在30米到100米不等的海水层内,船上配套的变水层捕捞网可以根据南极磷虾所处的深度进行跳帧,保证捕捞量。“一旦发现虾汛,捕捞船会24小时不间断作业,船员会分成三班倒实行流水工作制。”

122名船员海上过日子

“明开”号上配备了122名船员,分为甲板部、轮机部、加工部等多个部门,其中甲板部负责捕捞,轮机部是整条船的心脏部门,负责远洋船的动力输出,加工部则负责把捕捞到的磷虾和南极冰鱼进行处理,通过流水线直接加工成成品。由于此次远航的时间将在1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船员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将在船上度过。

为缩短航程、节约成本,昨天上午10时,“明开”号从威海起航。按此次远洋捕捞作业流程,“明开”号会在40小时后抵达韩国釜山港,加满油后继续远航,35天后抵达南非开普敦港再次补给,然后在4月到6月捕捞南极磷虾和冰鱼,随后再开到纳米比亚海域捕捞鲐鲅鱼,直到“明开”号满载海产品后才会返航。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