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平度建成胶东最大草莓批发市场 每日交易十万斤

2015-06-08 16:45:57
来源:信网
作者:杜杲燃 通讯员 孙京信 李永强 唐博
责任编辑:亚麦

草莓市场交易

草莓市场交易

信网6月8日讯 春末夏初, “草莓季”来临,平度市白沙河街道的巡寨村草莓大棚里,熟透了的草莓像一盏盏小红灯笼,挂在翠绿茂密的枝叶中若隐若现,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摘一颗饱满鲜美的草莓轻轻咬上一口,软软的,那酸酸甜甜的红色汁液溢得满口。这里的草莓是套袋的“甜宝”,从生长期到收获期均受套袋保护,不受农药污染,使得果面光洁、果型匀称、果味鲜美,备受客商青睐。

据巡寨村党支部书史秀义介绍,套袋“甜宝”刚上市时零售价格高达30元一斤,平均一个草莓两块多,正儿八经属于高档鲜果。该村早在1997年刚引进草莓种植的时候,由于不懂技术,亩产仅有500斤左右,扣除各项成本开支基本等于白忙一场,有的甚至因为死苗而颗粒无收。面对这一困境,巡寨人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前往龙口、寿光等地学习先进、成熟的大棚种植技术,直到后来从烟台农科院引进了“甜宝”,并在本土实现了成功培育。目前全村有草莓大棚至少300个,由于该村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且大棚种植技术日臻成熟,可达8000斤,与传统的“丰香”草莓相比,“甜宝”每亩多产3000斤,价格每斤贵三元左右,已经连续4年为本村草莓种植户带来丰厚收益,村支书还调侃说“真是怪了,越是产量高,价格反而也跟着高,确实赚了不少……”

1979年出生的隋春智,职业中专毕业后在平度城区一家模具工厂上班,近年来收入都是15万至20万。但这位小伙子被村里草莓油桃大棚深深吸引,去年4月开始辞职在家,种起了8亩草莓大棚,而且一种就是4个,有2个还运用了套袋技术,一年下来收入了40来万,第一年收回了投资成本。目前,他正在筹建一个占地5亩的葡萄大棚。

“原先只知道村民们种草莓、油桃种钱,自己真正种起来就体会到不容易了。有时想想不如原先上班自由,但我不后悔。看着劳动成果换成了钞票,挺有成就感的。”隋春智告诉笔者,他听村里草莓市场的一个朋友说,套袋草莓很畅销,就到邻村去学习技术,成为巡寨村第一家给草莓套袋的,效益很不错。

等草莓果长到“发白”,也就是成熟果的一半大时,选择果型好的进行套袋。十几天后,成熟草莓就变得高贵起来。“一个小时人工费10元,8个小时套袋2000个。虽然投入成本大了些,但套袋的草莓耐运输,每斤比不套袋的贵3-5元,供不应求。”隋春智说。

随着巡寨村草莓种植业的不断扩容升级,几年前,该村建成了与之相配套的山东巡寨果品交易市场,该市场占地4万平方米,将原有的蔬菜、农副土特产交易区全部搬迁至此。每年从元旦开始到6月份都是草莓的交易期,其中有4个月的时间草莓日均吞吐量可达十万斤,几百两货车在这个小村庄扎堆采购的场面蔚为壮观。来自天津、北京的客户都反馈说,这里是胶东最大的草莓批发市场。

得益于市场,隋春智家的草莓种植收成非常好,供不应求。每亩产量在6000-8000斤,每个2亩的大棚毛收入10万元以上。目前,隋春智种植的5亩葡萄苗已经长到30公分高了,到9月份就要扣棚了。他对大棚种植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信报全媒体记者 杜杲燃 通讯员 孙京信 李永强 唐博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