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严歌苓新作《床畔》: 英雄主义打动了我

2015-05-15 08:32:08
责任编辑:千竹

严歌苓又出新作了,《床畔》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一部可与电影《归来》原著《陆犯焉识》媲美的反思力作。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女护士与一位“活烈士”的第四类情感:亲情之上 ,友情之外,爱情左右。图书尚未出版,且男一号是植物人,小说仍被多家影视公司争夺影视版权。13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采访了严歌苓,跟她聊起新作的创作,和二十年前动笔写这部作品以来的曲折。

“1976年成昆铁路建设中一位连长为救战士负伤,成为植物人。护士万红以优异成绩被选为英雄的专职护士,一当几十年。”故事是以这样一个开头开始的,估计很难有读者会理解,为何要选择这样一个视角,严歌苓又是怎样驾驭这个题材的呢?

“有关植物人我查了大量的资料,我有一个好朋友 ,当时是铁道兵的英雄,我曾经打电话问他,有关这个创作比较难,我自己对这个作品的期望很高,总是写不出感觉,但又不能够放弃,所以就写了三遍。”严歌苓告诉记者,她与护士万红在信仰上其实很相似,这种信仰使她脱胎变骨。

记者了解到,在《床畔》小说里,严歌苓塑造了无数英雄,张连长是英雄,万红是英雄,她是如何理解英雄主义的呢?“我后记里曾经说过,我自己理解的英雄主义包括勇敢、忠诚、舍己为人,超乎寻常的人性美,《辛德勒名单》里的辛德勒,就是难得英雄,此片在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时,制片人曾说,辛德勒身上有一种不理解的善良,这种善良的力量是深厚的,蓬勃的。我觉得辛德勒身上的这种情怀和品质就是我理解的英雄主义,这种情怀和品质打动了我。”

严歌苓说,二十年前她动笔写《床畔》时,如果按照当年的思路,早在20年前就写完了,但这部作品一搁置就是二十年,自然有她的理由。“说到维持精神状态的秘密,其实就是我有躁狂症,有躁郁症。有巨大创作力的人,比如伍尔夫和梵高都有此类病症。其实这20年我一直没丢下写《床畔》的笔,但又屡屡失去勇气。不过最终还是一种英雄的品质在推动我写完它。”

《床畔》中,在教堂改成的医院里,领导和医护都把护理英雄张谷雨连长当作光荣,后来又当作医院存在下去的资本,但在医护人员心里,其实早就宣判了张连长的死刑。“万红一见张谷雨就发现他们之间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神奇的默契和交流,她一直观察研究张谷雨的病情,坚信他有康复的可能。万红漂亮,有很多的追求者,军区一把刀吴医生,痴心等她十年,和她一起寻找张谷雨不只像植物一样存在的证据,然而他此生只能在心中珍藏万红的身影;大校记者追求她,帮着她到处呼吁改善张谷雨的处境,把新闻报到了全国,万红‘普通天使’的称号享誉全国,而万红依然一直守护在张谷雨身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吴鲲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