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探访宁波地铁 青岛姑娘打拼8年成了“地铁族”

2015-12-17 10:22:36
作者:李兴丽
责任编辑:光影

改善空间布局带动沿线城镇化

像青岛一样,同为计划单列市的宁波也有一个漫长的地铁梦。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长洪锋介绍,由于受江水分割等地理因素影响,宁波的城市组团发展非常明显。1991年,宁波市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就想通过发展轨道交通增强城市不同集群的协同效应和对周边的辐射、影响力。

“宁波市中心城区由三江片、北仑片和镇海片组成。长期以来,邻海的镇海片、北仑片距三江片较远,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并不紧密。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线在中心城区相交,能加强三个片区的联系,拓展宁波城市发展空间。”沈荣也认同轨道交通在促进城市空间优化重组、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城镇体系建设上的作用。

不过,直到2008年,宁波的地铁规划才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至今,宁波市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工程已经建成通车,两条线呈“十”字骨架网络结构。1号线二期也将于2016年上半年通车试运营,等待在起点的是90多万人口的北仑深水港区。

“这意味着宁波地铁第一轮的建设规划完成。”作为宁波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的全程参与者,洪锋发现,市民的出行和生活方式正在改变、新旧商圈也在焕发新的活力,而城市空间布局也日趋合理。

“市中心各区块距离缩短,城市的发展空间拉大,从而使城市功能更加分散,形成多中心、人口布局更加均匀。”宁波工程学院交通学院副院长张水潮参与了宁波地铁的多项研讨和调查,他认为目前宁波地铁覆盖范围仍然呈条状,地铁引领城市空间布局的功能刚刚开始显现。

“在西部轨道起点5公里附近,规划了宁波很重要的一个城市副中心;2号线南部围绕机场正在做一个国际空港新城,北部也以一些高强度开发为主,围绕轨道沿线则做轴向开发。”洪锋告诉记者,这些规划目前正在推进。宁波地铁的发展目标被定为,要像提升上海徐家汇那样,提升城市副城的区位价值。

“除了市内轨道,我们还规划了4条市域轨道,3条已经获批。”洪锋介绍,与市内轨道负责协同市内各个区的发展,满足日常通勤不同,市域轨道就是把县市区串联起来,带动沿线城镇化。“像余姚、慈溪、宁海和象山,不同县级市都有很强的乡镇企业,市域轨道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实现功能互补与空间协调。”

轨道的引领作用不是空谈。洪锋透露,即将动工的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工程沿线会南迁不少宁波的城市职能,“比如宁波3家三甲医院的其中一家,就将要把分院建在一个轨道站边上,包括宁波大学医学院也一起迁过去。”

另外,根据宁波市规划局官方前不久公布的《宁波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宁波将构筑1小时通勤圈和中心城区30分钟通勤圈,同时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构筑长三角两小时交通圈和国内主要城市群7小时交通圈。“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都将服务于这个目标,也会提升中心城市的竞争力。”洪锋说。

■思考

变人气为财气是长期命题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当多年的“地铁梦”照进现实,宁波人正在体验着地铁这条“黄金线路”带来的诸多改变。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把人气变财气并非一个短期命题。

张晓庆告诉记者,地铁开通后,培育客流并使其与商贸对接成了摆在轨道运营者面前的一大任务。她坦言,由于刚刚开通两条线路,地铁网络状的规模效益还没非常明显的体现。“宁波不像青岛,也没有特别大的旅游客流。所以怎么培育地铁客流是目前的一个难题。”

事实上,对于地铁配套服务与运营、外部交通的衔接以及地铁空间开发等问题,仍面临诸多考验。

在2号线运营“满月”的工作总结里,张晓庆写道,“国庆前的‘杜鹃’台风期间,由于公共交通免费运营,轨道交通创造了一天运输乘客60万的最高纪录。”对张晓庆和同事来说,这个保持人流量最大纪录的一天也是“压力山大”的一天。“地铁闸机直接打开,所有同事都上阵去疏导客流,幸亏地铁技术和质量过硬,很给力。”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危机公关也是张晓庆和同事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在地铁开通前,张晓庆曾随集团一起到广州等地考察学习,她说,基于2号线穿越人群集中的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等站点,“在1号线一期原有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我们又新增了预案17个,修订预案27个。”

记者接触的几位专家还着重提及了地铁外部交通的衔接问题。“要尽早优化市区内部的公交线路,否则可能会措手不及。”洪锋记得,宁波在地铁开通的前一年就开始建P+R(停车场+地铁的模式)的设施,在市区地铁沿线的几乎每个站点都配置了公共自行车。在地铁开通之后的几个月内,也开通了一些新的接驳公交线路。

“即使到现在,公交线网和多种接驳设施仍然在不断建设、调整。”洪锋说,宁波借鉴了上海的经验,以微调为主,而不是“大刀阔斧”。“市民的出行习惯需要一个培养和转变的过程,这中间需要政府和轨道运营企业去做很多工作。”

随着地铁人气的不断增长,依托城市轨道建设,带动城市地下空间和地上土地的综合利用,也被视为轨道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地下商业开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专业,也非常新的一个问题。”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智慧地铁资源开发部许国伟向记者介绍,地铁空间和土地的利用应该与最初的轨道一起设计,但在很多城市都比较难做到。“以国内做得不错的广州为例,他们会对地下空间的商业业态做详细的评估、调查,比如店铺开在哪个出口、门口如何开放等,甚至还研发了自己的算法。”

对于这个初尝地铁福利的城市来说,或许一切才刚刚开始。 记者 李兴丽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