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晖 大年初一,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我老家在老四方,现在的西吴社区。奶奶家和姥姥家是邻居,过年去奶奶家也意味着到了姥姥家 ,全家好多口人,过年聚在一起十分热闹。说到过年,我们一般是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期间还有一项仪式就是摆贡。把各种饭菜准备好,还有烧香、挂宗谱等,把祖先的名字用红纸写好摆上牌位。等到晚上8点多吃完饭之后,就开始放鞭炮请年,初二晚上送年 。但我婆婆家在沧口,他们家就是初三早晨才送年,还有的人家是全家人在一起一直等到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多,再吃水饺,放鞭炮,请年。所以就算是青岛,各地的风俗也有很大不同。
我们全家人大年三十晚上过了12点,就开始互相拜年给压岁钱了。但是,现在很少人会熬到那么晚,大家一般都等到天明之后,六点多开始起床吃水饺,然后七八点钟再出去拜年。还有,我们大年初一吃的水饺都有讲头的,水饺馅里一般都要包上糖、枣子,硬币等东西,看谁能吃到,来年就会有好运。
还有一项习俗特别重要,就是大年初一一定要换新衣服,从头到脚都要换新的,象征着来年有个好彩头。以前我小的时候最期盼过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穿上新衣服。记得每年考完期末考试,妈妈都会带着我去商场里置办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当时连内衣裤、头绳、袜子都要买新的,所以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过年是最幸福的日子。现在虽然经常可以买新衣服穿,但是妈妈还是提醒我过年要置备一身新的行头,为来年开个好头。
王健 当守岁成为习惯
80后的王健,是标准的85前,1984年出生的他已经31岁了,王健,即墨通济办事处人。在他眼里,过年这个事,就是“守岁啊,大家都要熬夜,打牌、看电视、聊聊一年事”,至于拜年磕不磕头,在他记忆里,“大家比较自由,都不磕了吧。”
关于过年 ,80后王健的记忆是这样的,请年后,我们就要开始守岁了。即墨农村守岁要守到大年五更,这时要祭天地、敬祖先、吃饺子、放鞭炮,表示辞旧岁迎新春;我们家要将家谱前的供桌上香烧起来、蜡烛点起来,有的墙上挂着财神,桌上摆点心、糖果,也有的桌上摆着老一辈牌位,烧香祭祖给他们过年。守岁是春节最热闹的时候,屋内灯光通明,全家人都在玩,热热闹闹的。
花灯、焰火晚会、民舞踩街……伴着久违的民俗活动,即墨这座古朴的城市,年味依旧浓郁。这种年味浓郁的气势和那些大年初一之后一到夜晚就陷入平静的城区形成反差,即墨四代人,或许年对他们来说,有着不同的记忆,但是聊起过年 ,却总是他们最能说到一起的一个永远的话题。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任波 刘金震 孙雅琴 王鑫鑫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