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 、隔离栏让老人很头疼
在岛城的街头,经常能看到一群人,手拉着帆布小拖车穿梭在人群车流当中。由于这种小拖车便捷省力,让人们的购物变轻松,因此在老年人群中特别受欢迎,被称为“购物利器”。不过,由于在一些公共区域以及超市、农贸市场门口设置上了台阶、栏杆等“障碍物”,让本来便利老年人购物的小拖车,反而成了一个累赘。
小拖车优点多,成市民购物利器
榉林山早市、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镇江路农贸市场以及一些大型商超,往往会因为东西种类齐全、物美价廉而吸引许多人不惜坐十多站的公交车前去大量采购。但是这么多东西光靠人用双手拎着回家,难免会有些吃力,尤其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小拖车以其便捷省力成了他们的主要工具。
“我家在古田路附近,离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挺远的,但是因为这里的东西便宜,所以我也会每隔七八天就过来买一些东西。”孙阿姨对记者说道,“上年纪了,如果没有这个小拖车的话,不用说把这些东西搬回家了,想要在市场里面好好逛逛都不行。”记者看到孙阿姨这辆小拖车大约有半米高,里面已经塞了许多东西。“来买之前我都要根据东西的性质列一张购物清单,不怕挤压的东西先买,怕挤压的东西后买,毕竟把东西放进小拖车里面再想倒腾出来还是挺费劲的。”孙阿姨说道。
除此之外,记者还在市场内看到,“拖车族”当中不仅只有老年人,还有许多中年人。“父母年岁大了,出来买菜不那么方便,所以我每次买菜回去都要分给父母一些。”姚女士说道,“但是买的东西多了我也拎不动,好在前段时间超市搞活动,买东西送了这么一辆小拖车,现在拖着这辆车买东西就要省力多了。”
拖车购物并不顺,隔离栏成最大拦路虎
本来拖着小拖车是为便捷省力,但是超市、农贸市场周边的一些设施,却让老年人口中的购物利器变成了“累赘”。
“我家住在六楼,上下楼就已经很费劲,更不用说再拎着一堆东西了,所以我特地让我儿子给我买了一个小型轻便的手拖车 ,每天早上去买菜。”家住新贵都的李阿姨对记者说道,“但是现在许多超市的进出口处都设置了一些隔离栏和隔离柱子,柱子与柱子之间的距离根本不足以让小拖车通过,所以每当走到这里,都只能把车抬起来搬过去。”
记者也咨询了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对方称之所以会在进出口处设置一些隔离栏和隔离柱,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顾客把购物车推出去。“年纪大了,买的东西稍微多一些就搬不动,好几次都是旁边路过的年轻人帮我抬过去了。虽然我也能够理解超市设置隔离栏杆的做法,但是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不太方便。”李阿姨说道。
除了超市,在一些农贸市场周边,为了防止车辆与人群共行,周边人行道上也设置了不少隔离栏。3月2日早上,记者来到榉林山早市,在现场记者注意到不少已经购物完拖车走的老年人,都没有选择在人行道上行走,而是在车行道上行走。
回家路上障碍更多,老人“累觉不爱”
除了超市、农贸市场周边有不少小拖车的拦路虎,老人把东西拖回家的过程当中,更是还有许多障碍。
第一个障碍就是挤公交。“买完东西坐车回家,我最担心的就是等车来的时候,由于公交车站附近停放了一些私家车 ,导致公交车不能正常停进站。”家住宁化路的郝阿姨说道,“因为有些路公交车底盘比较高,如果能够正常进站,我们就直接踩着人行道把东西抬上车就行,但是不能正常进站的话,我们就只能从车行道上把东西抬上去。”
除了挤公交 ,郝阿姨还表示,台阶是她把菜拖回家的第二个障碍。“进入我们楼院要爬好多处台阶 ,许多处台阶中间都没有设置斜坡,所以只能把小拖车一个一个台阶地拖上去,很累人。”郝阿姨说道。
在采访的过程当中记者也注意到,许多农贸市场周边都有卖小拖车的摊位。记者也从摊主那里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所卖的这些小拖车 ,构造和运行原理上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在大小、材料上有所区分。许多老年人对在一些公共场合设置一些隔离栏、隔离柱表示很理解,但是也想这些公共设施设置得更加人性化一些,毕竟现在拖车购物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对此,青岛社会学研究者马老师表示,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不仅是超市、农贸市场的一些设施,公共区域其他相关配套的设施肯定也将会更加便利老年人。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季晓东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