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400年前金口港贸易繁荣 南方商人即墨建天后宫

2016-07-29 09:20:04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光影

船商捐资修建“圣母行宫”

“解放前后,金口港周边还曾有小船只出现,古街道上的清代建筑还保存一些,后来随着旧村改造,这些旧时遗迹成了最后的记忆。”70多岁的张昌林回忆,古港口遗址旁唯一保存完好的就是天后宫了。

张文波介绍,乾隆年间,在港口西侧的市街中心,建成一座气势雄伟的天后宫,成了当时商贾祈求平安的神圣之地。清乾隆以后,随着金口港的不断开放和发展,南北文化广泛交流,保存到现在的金口天后宫,经过几次修缮,更显得壮观宏伟,整个建筑分为行宫和寝宫,配以厢房,青砖绿瓦、雕梁画栋、四角飞檐。宫门悬“沧海慈云”匾。大院正门有戏楼,两侧有钟楼、鼓楼,寝宫有圣母的卧像。每年正月,这里都会举行数天的庙会,前来祈福的人们数以万计。

张文波说,天后圣母,就是人们所熟悉的湄洲岛林默娘,成仙之后又称之为海神娘娘,是南方商船和渔民每年祭拜的海神圣母。金口港建造的天后宫,是山东半岛规模最大的一座天后宫,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庙产之雄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金口港经济的繁荣,对研究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人们所熟知的青岛太平路天后宫,虽然修建于明成化年间,比金口天后宫还要早,但在当时不如即墨天后宫兴盛。

“南方商人信仰的天后圣母出现在位于北方的青岛,也说明了当时南方商人来往青岛较多。”林玉海说,因为北方人当时不可能修建天后宫,南方商船来到这里,要拜祭天后圣母,所以他们在这里修建了天后宫。在长达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金口港作为青岛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时我国南北航线贸易最为繁忙的港口,承载着南方到北方贸易的重任,这些历史遗存,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直接的有力证据。

\

金口港造就即墨“首富”

在金口镇南两公里外,有一个古村落叫李家周疃,这里曾是清代即墨首富李秉和的居所。如今李氏庄园留下的古建筑群,仍然讲述着当年的富有。这处古建筑群,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海上贸易的兴盛。

张文波曾多次来到实地考察,并拍下了许多历史遗存图片。他介绍说,李家周疃村是清代即墨首富李秉和的居住地,目前保留着许多古代建筑群。悠久的历史给李家周疃村留下了极富特色的人文景观,李秉和庄园也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秉和庄园经过了五代相继扩建,特别是其曾孙李葆初等人大兴土木,使这座庄园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庄园式样仿即墨县城的城楼而建,青砖绿瓦,雕梁画栋,气势宏大,是一座典型的古城堡式庄园。史料记载,当年的李秉和是外乡人士,在来即墨的途中,偶然发现金口港的贸易商机,于是开始涉足商业,从此借助金口港的优势而发展成即墨一代首富。

店集清代村落再现古商圈

金口港当年的繁华,曾辐射整个北方乃至全国,直接影响了周边至少几十公里区域的贸易发展,方圆数十里的许多地方,都因金口港成为经济贸易中心,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现在的店集镇。店集,历史上因贸易中心形成的集市和店铺众多而得名,这里也是近代青岛地区最早的商圈之一,也为青岛“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商人也喜欢供奉关帝,寓意做生意诚实守信、重义气,在即墨店集镇东里村,至今有一座关帝庙保存相当完好。虽然已不像从前香火兴旺,但透过古老建筑的沧桑和砖石之上的精美雕刻,可以感受到在清代中期,这里曾是当时商人云集上香祈福之地。几百年来,当地村民一直有一个不解之谜,就是这座关帝庙的正门是朝西向的,而一般的寺庙都是朝南方。

林玉海分析,当时店铺有一条东西向交易大街。商户便在这条交易大街的东侧,修建了门朝西的关帝庙,大门冲着交易大街,寓意时刻提醒商家要重诚信,增加彼此在贸易中的信义。另外,当时修建此庙时,也与关羽的祖籍是山西,面向他的老家方向的说法有一定关系。

不远处的南里村,保存有大量清代建筑群,也是因港口贸易兴盛而留下的直接证据。在500多户的村落中,集中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至少有300处。穿越其中,这里设计精妙的四合院,说明这里曾经居住过富有的商贾和达官贵人。[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